• 近60 a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度与 集中期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22-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厘清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规律,对该区水土保持及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5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0 a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前后黄土高原PCD 与PCP 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19年黄土高原年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均PCD 逐渐减弱、PCP 逐渐提前。(2)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和PCD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PCP 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差异不大。PCD 变化趋势自东北向西南呈下降-上升-下降相间分布,PCP 表现出东部推迟、西部提前的态势。(3)退耕还林(草)工程后,黄土高原年均降水量增加、PCD 减弱、PCP 推迟。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偏少-偏多相间分布,其变化趋势以偏多为主;PCD 自东北向西南呈偏低-偏高-偏低分布规律,其变化趋势以偏低为主;PCP 以偏高为主,偏高幅度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态势,其趋势变化也以偏多为主。(4)1960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PCD、PCP 与年降水量皆以正相关为主。

  • 1960—2017 年黄土高原地表温度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以黄土高原 59 个气象站 1960—2017 年 0 cm 地表温度实测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 Mann-Kendall 检验和滑动 t 检验等方法,分析了年际、四季地温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黄 土 高 原 年 际 及 四 季 地 温 均 呈 显 著 上 升 趋 势(P 春 季 [0.497 ℃•(10a)-1]>年际[0.397 ℃•(10a)-1]>秋季[0.311 ℃•(10a)-1]>夏季[0.276 ℃•(10a)-1]。(2)年际及四 季地温突变集中发生在 1990s 中期—2000s 中期,突变后较突变前升温幅度:春季>冬季>年际>夏季> 秋季。(3)黄土高原年际及四季地温均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所有气象站点年际、春季、冬 季地温和 67.80%站点的夏季、91.53%站点的秋季地温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

  • 1960—2017年黄土高原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强度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降水日数及强度的变化特征研究对黄土高原应对气候变化及水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利用1960—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55个地面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总降水和不同等级降水(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日数、强度和降水量的时空变化规律,并量化各等级降水日数和强度对降水量增量的贡献。结果表明:(1)近58 a黄土高原地区不同等级降水日数和降水量,以及大雨和暴雨强度皆呈减少趋势,而总降水、小雨和中雨强度呈增加趋势,小雨日是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最主要的形式。(2)黄土高原地区总降水、小雨、中雨的降水日数和降水量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格局基本一致,即总降水和小雨等级皆呈西南高、西北低,降幅呈南多北少格局;中雨等级自东南至西北方向递减,趋势呈南降北增的规律;大雨以上等级自东南至西北向递减,趋势呈中部增加、南北减少特征。各等级降水强度与对应降水量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强度趋势的空间分布较为复杂。(3)黄土高原多数地区的降水量下降趋势是由降水日数的减少所致。降水日数趋势变化对降水增量起主要贡献的有总降水、小雨和中雨等级,空间格局呈南高北低特征;降水强度趋势变化对降水增量起主要贡献的仅有大雨以上等级,呈东北至西南方向高,而两侧低的空间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