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气候变化下新疆乌伦古河上游蒙新河狸的潜在分布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2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蒙新河狸(Castor fiber birulai)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乌伦古河流域,研究蒙新河狸潜在适生区的分布对该物种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使用2021—2022年野外实地调查收集的97个蒙新河狸家族分布位点,结合28个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预测不同气候情景下新疆乌伦古河上游蒙新河狸适宜生境区的分布。结果表明:蒙新河狸适宜生境分布的环境因子是距道路距离(0.1~1 km)、距水渠距离(小于3 km)、土地覆盖类型(河流、湿地与林地)、海拔(1000 m左右)与温度季节性变动系数(1500以上)的影响。当前蒙新河狸适宜生境沿乌伦古河上游河流紧密分布、区域狭窄。在2050s(ssp585气候情景)与2070s(ssp126气候情景)期间高适生区分别与当前持平或增加,未来两种气候情景较当前蒙新河狸适宜生境面积均有所降低,适宜生境降低的区域基本相似。本研究结果为气候变化影响下的蒙新河狸的保护与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 基于卫星遥感的祁连山及甘肃中部地区云宏观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07—2010年CloudSat和CALIPSO卫星遥感资料以及中国国家气象信息中心(CMDC)提供的地面降水资料(1996—2016年),对祁连山区、甘肃中部及石羊河流域的不同云类型宏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研究区域总云分数的季节变化较一致,较大值出现在春夏季,均超过70%。总云分数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祁连山南坡,与降水量高值区分布一致。积状云云分数最大值出现在夏季,积状云降水频率高于层状云。云层以单层云为主,云厚度均超过2.0 km,春季甘肃中部的单层云厚度最大达3.0 km;2层云夹层比3层云的夹层厚度要厚。产生降水的云中积状云和单层云的发生频率较高。各区域云频率随高度分布趋势大致相同,层状云出现的高度在距地表0.5 km到12.0 km,云频率峰值均在高度6.0 km左右出现;积状云云频率随高度分布较层状云明显偏低,峰值出现在1.5 km左右高度。

  • 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系统完整性和连续性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7-01-22

    摘要: 日地空间环境不仅影响航天器运行和安全,也是导航、定位和通信等无线电应用系统主要的误差源.其中来自太阳L波段的射电暴被认为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稳定和性能的潜在威胁因素,当L波段射电爆发达到一定阈值时,将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射电噪声干扰,严重时会引起接收机失锁和定位服务中断.本文对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太阳射电观测数据、L波段闪烁观测数据和向阳面不同区域的GPS观测网数据,分析GPS观测对射电暴的响应.结果表明,此次事件对GPS观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射电暴期间GPS发生幅度闪烁事件和明显失锁现象,多个台站上空的多颗GPS卫星信号完全中断长达6min左右,且多个台站上空锁定的卫星数目小于4颗,使得GPS定位完全失效.相对而言,射电暴期间日下点附近的GPS台站受到的影响比远离日下点的大.

  • 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波动与地磁暴警报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13

    摘要: 地球磁场捕获带电粒子形成辐射带,地磁场的扰动将导致带电粒子通量的变化.根据磁暴期间外辐射带高能电子通量起伏和波动的特点及规律,利用GOES卫星实时发布的5 min分辨率高能电子微分通量数据,构建了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并分析了该指数与地磁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所提出的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与地磁事件有很好的相关性,能起到地磁暴发生的指示剂作用,相对于目前空间环境业务化预报过程中广泛使用的3h Kp指数,高能电子通量波动指数能更早地警报地磁暴的发生,是潜在有效的地磁暴警报辅助手段,能为空间环境预报中的地磁暴实时警报提供重要参考.

  • 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观测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13

    摘要: 日地空间环境不仅影响航天器运行和安全,也是导航、定位和通信等无线电应用系统主要的误差源.其中来自太阳L波段的射电暴被认为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稳定和性能的潜在威胁因素,当L波段射电爆发达到一定阈值时,将给用户带来不同程度的射电噪声干扰,严重时会引起接收机失锁和定位服务中断.本文对2006年12月13日太阳射电暴对GPS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利用太阳射电观测数据、L波段闪烁观测数据和向阳面不同区域的GPS观测网数据,分析GPS观测对射电暴的响应.结果表明,此次事件对GPS观测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射电暴期间GPS发生幅度闪烁事件和明显失锁现象,多个台站上空的多颗GPS卫星信号完全中断长达6min左右,且多个台站上空锁定的卫星数目小于4颗,使得GPS定位完全失效.相对而言,射电暴期间日下点附近的GPS台站受到的影响比远离日下点的大.

  • 中低纬地区电离层对CIR和CME响应的统计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5-04

    摘要: 本文利用中低纬日本地区(131°E, 35°N)GPS-TEC格点化数据,分析了2001—2009年间109个共转相互作用区(CIR)事件、45个日冕物质抛射 (CME)事件引起的地磁扰动期间电离层的响应.结果表明,电离层暴的类型随太阳活动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变化,CIR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正负双相暴多发生在太阳活动下降年,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负正双相暴多发生在低年;CME事件引发的电离层正相暴和负相暴多发生在高年.CIR和CME引发的不同类型的电离层暴的季节性差异不大,在夏季多发生正负双相暴.电离层暴发生时间相对地磁暴的时延大部分在-6~6 h之间,但CIR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范围更广,在-12~24 h之间,而CME引发的电离层暴时延主要在-6~6 h之间.中低纬的电离层暴多发生在主相阶段,其中CIR引发的双相暴也会发生在初相阶段.电离层负暴多发生在AE最大值为800~1200 nT之间.CIR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较长,一般在1~6天左右,而CME引起的电离层扰动持续时间一般在1~4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