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基于生态重要性与敏感性的区生态保护修复分区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是采取差异化生态修复和构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基础,选取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屏障作用的宁夏六盘山区,从生态系统服务-问题二维视角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引入InVEST模型、空间叠图和综合指标权重等量化分区方法,完成生态保护修复分区和明确生态修复策略。结果表明:(1) 生态系统高度重要区占比33.4%,呈现六盘山-南华山走廊和原州-彭阳片区总体格局,是区域主要的生态功能供给区和优化提升区。(2) 生态系统高度敏感区占比32.0%,集中于海原-西吉片区和原州东部片区,是区域主要的生态功能需求区和保育修复区。(3) 生态保护区占比15.7%,以严格生态保护和监测管理推动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生态修复区和保育区的占比分别为17.7%和26.1%,以水土流失治理和土地荒漠化防治为导向,综合提升生态效益和控制生态退化风险;生态调节区占比40.5%,以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全面优化、协调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研究结果可为六盘山区国土空间系统化、差异化生态保护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 1986—2020年甘肃省片区贫困演变及启示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明晰长时间尺度上贫困时空动态特征和驱动因素,能为接续推进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益借鉴。基于19862020年经济社会面板数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表征,考察甘肃省六盘山片区近35 a贫困的时空演变,运用动态空间面板模型解析驱动因素的长短期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差异。结果表明:(1) 甘肃省六盘山片区大部分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有提高趋势,这一趋势未来仍会持续。(2) 28个县区收入增速在1994年或2007年存在结构性突变点,这与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农村税费改革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快速城镇化等宏观因素有关。(3) 时间上低收入县区很难跨入高收入县区,空间上热点和冷点区域分布相对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存在显著的时空依赖,但程度因空间溢出效应而减轻。(4) 长期和短期来看,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城镇化对本地和相邻县区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影响,是空间溢出效应的主要来源;仅短期来说,人力资本、种植结构、交通设施对本地和更大空间范围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具有显著影响;降雨量具有长期正向影响,意味着西北地区暖湿化趋势是一个重要利好。鉴于时空上贫困的强稳定性和驱动因素作用的差异性,原连片特困地区相对贫困治理需要系统考虑政策措施的时空协调性。

  • 宁夏区地面雨滴谱特征统计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20202021年六盘山区58次降雨过程不同站点的雨滴谱数据,对层状云、对流云、积层混合云三类降雨的微物理参量、雨滴谱平均特征,以及Gamma分布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站点的各微物理参量以及特征直径均值表现为:对流云>积层混合云>层状云;在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中,平均直径Dave、众数直径Dmode表现为山腰大于山顶和山底,随着东、西坡两侧海拔高度的升高,其最大直径Dmax、质量加权平均直径Dm、雨强R、雷达反射率Z、液态含水量Q 逐渐增大;(2)层状云和积层混合云小雨滴对雨强和数浓度的贡献均为最大,对流云小雨滴对数浓度贡献最大,而中等雨滴对雨强的贡献最大;(3)Gamma分布的参数N0(阶距参数)、(形状参数)、(斜率参数)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减小,-拟合曲线的斜率与降水类型密切相关;(4)山顶站点雨滴粒子数浓度Nw较山脚站点有所减小,而平均尺度Dm增大;(5)西北气流型的雨滴谱各特征直径参量及各微物理参量大于东高西低型和平直气流型。

  • 区国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与分区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是保障人类福祉和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是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具体举措,选取具有重要生态地位和屏障作用的宁夏六盘山区,将InVEST模型生态服务评价优势和Circuitscape电路理论景观模型廊道识别优势充分结合,采用源地廊道节点的研究范式开展六盘山区生态安全格局构建和生态修复分区。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共有生态源地75个,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1.8%,呈现山系格局、县域拓展特征;关键生态廊道47处,总长度211.6 km,需要优先保护修复的夹点和障碍点分别为547处和217处,面积分别为626.9km2和893.9 km2;生态屏障带面积占比17.4%,需要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措施,保育区、修复提升区和控制调节区的面积占比分别为6.5%、38.2%和37.9%,需要加强生态监测和实施差异化修复措施,科学划定三区三线和全面协调发展保护关系。研究结果可为六盘山区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政策制定及工程布局提供参考。

  • 区两类雾物理结构的初步观测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5-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2020年在六盘山区观测高山雾获得的隆德、泾源、六盘山气象站地面能见度、温度、相对湿度、风等常规观测资料和微波辐射计温度、相对湿度垂直观测资料,初步分析了六盘山区大范围和仅山顶出现雾时的环流形势和温湿垂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六盘山区大范围雾过程和仅山顶雾过程都是受槽前暖湿气流影响,降温增湿导致的,两类雾过程地面相对湿度大于95%,以偏南风为主,隆德和泾源气象站能见度多在200 m以上,六盘山气象站一半以上时间能见度低于200 m。六盘山气象站的雾生消迅速,强浓雾持续时间较长,逆温层厚度增厚早于强浓雾出现的时间,垂直发展深厚,雾发展成熟时逆温层厚度达到1130 m,隆德气象站随着雾发展逆温层厚度也有增厚,但远远小于六盘山气象站,而六盘山气象站逆温强度弱于隆德气象站。随着雾的发展,相对湿度存在明显的向上延伸现象,90%以上相对湿度延伸到1040 m,同时六盘山气象站在出现强浓雾时隆德气象站微波辐射计能够观测到600 m左右的饱和区,这对分析六盘山区典型高山雾垂直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宁夏西侧大气水汽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采用隆德气象站 2 a 德制微波辐射计与同期 1 h 降水量资料,利用统计法分析了六盘山脉西 侧大气水汽含量以及云液态水含量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了92 次不同降水性质、不同降水量级 的降水个例,得到降水前跃增时间的变化特征。剔除降水背景结果统计表明:(1)六盘山西侧大气 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夏季是大气水汽含量最多的季节,平均为 23.44 mm,占年均水汽含量的 47.7%。(2)大气水汽含量和云液态水含量日变化呈一谷一峰分布,春、夏、 秋三季均在午后出现最大峰值,冬季在 11:00出现峰值;大气水汽含量低值区春、夏、秋季出现在日 出前后,冬季出现在 22:00。(3)87.0%的降水个例在降水发生之前大气水汽含量都在 12.00 mm 以 上,且其值随着降水的量级增大而增大。(4)降水前云液态水含量发生明显跃增现象,春、夏季表现 强,根据降水性质及降水量级不同,降水前跃增时间也不同。研究结论对把握人影作业时机具有 一定的参考价值。

  • 区一次非典型冰雹天气过程 微物理量特征的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地面激光雨滴谱仪捕捉2017年7月14日夜间发生在六盘山区的一次强对流天气降雹过程,其降雨和降雹微物理特征表明:降雹时,粒子各项微物理特征量明显增大,其中数浓度和平均动能通量增幅最为明显,分别增长了6. 3倍和13倍。降雹初期,粒径较大的冰雹粒子增长较快,随着能量的释放,对流减弱,粒径较小的冰雹粒子增加较快。Gamma型分布更适合拟合降雹前后的粒子谱。用粒子下落末速度公式V = aDb拟合此次降雹过程中的粒子速度效果很好,相关系数超过0.98,a的变化范围在4. 55 ?5. 02之间,h的变化范围在0. 53 ?0. 59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