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银川平原湿地典型沉水物种多样性 对底泥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2-16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了解沉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对于底泥氮磷营养水平的响应,可以明确两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对于研究 区域乃至类似地区湿地植被和环境的时空变化、生境修复、污染治理及规划管理等,都有直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银川平原湖泊和沟渠水域湿地为研究区,进行野外沉水植物群落调查,获取底泥环境养分。采用群落学 分类法筛选出三种典型沉水植物群落,对底泥进行了氮磷营养水平等级评价。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典型沉水植 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底泥氮磷营养水平等级各组分间的作用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银川平原湖泊和沟渠水域 湿地常见沉水植物有8种。典型沉水植物群落为篦齿眼子菜(Potamogeton pectinatus)群落、穗状狐尾藻(Myriophyl⁃ lum spicatum)群落和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群落。菹草群落物种组成多样性和物种贡献的复杂程度高,且物种 分布均匀,篦齿眼子菜群落物种呈现集群化或斑块化分布。(2)银川平原湖泊和沟渠水域湿地底泥氮磷营养水平共 存在三种等级(丰富、适量、贫乏),主要以适量和贫乏等级为主。(3)篦齿眼子菜群落和穗状狐尾藻群落主要生长分 布在贫乏和适度的底泥营养水平上,菹草群落主要生长分布在贫乏、适度和丰富的底泥营养水平上。(4)底泥氮磷 营养水平对三种典型沉水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具有显著正效应,能够促进群落多样性指数增高。三种典型沉水植 物群落多样性主要受到物种均匀度的影响。底泥氮磷营养水平主要受到P元素的影响。

  • 乌拉山废弃矿山生态恢复的近自然植被空间配置模式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本研究着眼于废弃矿山立地类型与植被群落特征关系的研究视角,以近自然修复理论为基础探究其植被群落空间配置,为废弃矿区生态修复过程中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区位于内蒙古乌拉山废弃矿山,采用主成分分析、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划分立地类型,探究不同立地类型下植物群落特征,从而得到近自然植被恢复的最佳空间配置比例。结果表明:坡度、坡位和土壤硬度为主导因子并据此将该区域划分为9个立地类型。其中,缓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和斜坡坡中中质土立地类型在生物量、植被盖度、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上均大于其他立地类型。就植被配置模式而言,对于生境较差的立地类型如缓坡坡下软质土立地类型,建议配置草本模式(配置比例为多年生草本∶一年生草本=6∶4),对于其他立地条件较好区域,建议配置灌草模式。

  • 干旱砾漠区防护绿地配置模式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乌鲁木齐南部冲积扇砾漠区防护绿地的27个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为研究对象,结合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对不同植物群落配置模式的生态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排序。结果表明:樟子松-白滨藜-粉苞菊+伊犁绢蒿、白榆-中亚沙棘-粉苞菊+准噶尔铁线莲、裂叶榆-中亚沙棘-粉苞菊+顶羽菊、沙枣-白滨藜-粉苞菊的配置模式生态效果表现良好;基于植物群落生态效果相似性和景观功能需求,对优化配置模式进行多样化扩展分析,提出了三维绿量大、盖度高、适应性强的乔灌木和自然草本组成的植物群落优化配置模式,为干旱砾漠区防护绿地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 短脚锦鸡儿灌丛对和土壤微生物 群落的促进效应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内蒙古荒漠区短脚锦鸡儿灌木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灌丛对植物群落的影响,采用传统培养法,结合分子鉴定法分析灌丛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灌丛内植物群落多度和总生物量显著大于灌丛外,但是物种丰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灌丛内外无显著差异;(2)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表层土与深层土的土壤可培养细菌丰度和真菌多度差异不显著,其余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均表现为:表层土显著大于深层土;(3)灌丛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正效应,且表层土正效应最大;(4)灌丛对植物群落的促进作用大于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作用。

  • 艾比湖荒漠植物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尺度效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艾比湖流域荒漠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1 hm2荒漠植物群落样地,基于6个取样尺度(5 m×5 m,10m×10 m,20 m×20 m,25 m×25 m,50 m×50 m,100 m×100 m),利用不同的生态学模型拟合植物群落的分布格局,从而判定主导荒漠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构建的主要生态学过程以及尺度效应对群落构建的影响。结果表明:(1)随着空间尺度的增加,群落中稀有种逐渐降低;常见种比例逐渐增加。(2)物种多度等级曲线显示,随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增加,物种分布越均匀。(3)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荒漠植物物种多度分布与中性模型和统计模型的预测结果一致,而生态位模型均未通过检验(P<0.05)。(4)随着尺度的增加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随之增加;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则呈现相反趋势。综上所述,虽然基于不同尺度下荒漠生态系统在群落组成上有明显的变化,但影响物种多度分布格局的生态学过程基本一致,同时可初步推断中性理论对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过程中显得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