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农田土壤N2O排放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3-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一氧化二氮(N2O)是大气中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备受关注,而农田土壤是其主要排放源。在影响农田N2O排放的诸多因子中,耕作措施作为关键因素,其对旱地农田土壤N2O的排放规律尚不明确。为此,本试验以传统耕作(T)为对照、布设免耕(NT)、传统耕作+秸秆覆盖(TS)、免耕+秸秆覆盖(NTS)3种保护性耕作,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春小麦地土壤N2O排放通量进行测定,并对影响N2O排放的相关因子及春小麦产量进行同期测定。结果表明:(1)春小麦地不同耕作措施下土壤N2O累计排放量大小顺序为:T>NT>TS>NTS,其中T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较NT、TS、NTS处理增加了15.87%、28.08%和39.58%,另外相比于T处理,保护性耕作有助于表层土壤NH+4 -N含量及春小麦产量的增加,并减少NO-3 -N含量的积累。(2)相关关系表明,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及NH+4 -N含量是影响土壤N2O排放的关键因素。其中,土壤含水量、NH+4 -N含量与春小麦地土壤N2O排放量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土壤温度与N2O排放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以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为基础,综合考虑N2O排放量和作物产量,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以NTS处理为最优耕作措施。

  • 新疆典型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 CO2、CH4和N2O 排放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新疆典型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以中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和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利用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观测期内日排放均值发现,淡水湖CO2排放趋势呈单峰曲线、相邻时间点CH4排放趋势不明显,CO2、CH4排放均值曲线均高于咸水湖。淡水湖和咸水湖N2O分别在9:00—13:00,17:00—21:00排放差异不明显,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和13:00。(2)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CO2、CH4、N2O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主要集中在夏季,咸水湖N2O排放峰值出现在秋季,淡水湖和咸水湖CO2、N2O排放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湖CH4排放量差异性显著(P<0.05)。(3)湖泊湿地在冬季储存大量温室气体,博斯腾湖CO2、CH4和N2O在春季融解的排放量占全年总累计排放量的22%、30%和12%,艾比湖占40%、0.8%和47%。(4)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对艾比湖CO2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较弱。pH对博斯腾湖N2O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土壤盐分对艾比湖CO2和博斯腾湖CH4排放的抑制作用较强。(5)干旱区湖泊芦苇湿地土壤全球增温潜势表现为:淡水湖>咸水湖,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在百年尺度上对全球变暖均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