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省域经济韧性与测度及其协同演化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统筹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权重模型、全局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国内省级区域适应性循环理论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分析框架下的经济韧性、投入产出理论下的生态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哈肯模型刻画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协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韧性能力在样本观测期内显著上升,区域差异明显扩张,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一定的“东-中-东北-西”阶梯效应。(2)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区域差异历经“扩张-缩小-再扩张”变化,存在显著性阶梯失衡现象,空间呈“沿海-内陆”递减分布。(3)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演化历经稳定、下降及稳定三阶段,区域间基本不存在阶梯性失衡现象,经济韧性作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 湟水流域西宁段产业结构升级与提升的耦合路径识别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协调好湟水流域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对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祁连山生态屏障建设及区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湟水流域西宁段7县区20102021年面板数据,运用Super-Undesirable SBM模型和扩展的耦合协调模型对产业结构升级、生态效率提升及两系统耦合协调水平进行测算评价,并借助坐标分类法对路径进行识别。结果表明:(1)样本区产业结构升级与生态效率提升水平区域差异显著,且呈现出中心凸出、两边薄弱的空间分布。(2)样本区内各县区整体耦合协调水平不高,区域差异显著,且大部分处于过渡耦合阶段,弹性较弱。(3)产业结构升级固化是该区域耦合协调水平较低的主要制约;耦合路径发展中应重点关注双低类型区域,同时避免陷入低水平协调陷阱。最后从内部突破资源约束与外部实现制度

  •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及协调发展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提升城市生态韧性和生态效率,促进二者间协同发展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目标。以黄河流域57个城市为研究靶区,运用加权求和法、SBM模型研究了20092018年黄河流域生态韧性与效率时空演化特征,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的协调发展关系。结果表明:(1) 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上处于波动下降态势,面临较大的生态威胁和环保压力。西安市、郑州市和济南市3个省会城市生态韧性较高,而固原市、定西市、海东市、吕梁市等城市韧性较低。(2)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效率呈先降后升高的U形演化特征。定西市、陇南市、庆阳市、鄂尔多斯市、固原市和洛阳市为生态效率高等类型,生态效率低等类型主要位于中、下游的山西省、河南省和山东省内的城市。(3) 生态韧性与效率协调关系与生态效率子系统相似,由不断下滑转向逐步回升。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型城市数量有所增加,勉强协调型城市有所减少,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与效率协调发展势头显现,但短期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仍较突出。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城市生态政策制定、生态韧性和效率提高提供理论参考。

  • 新疆旅游业时空分异与收敛性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08-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揭示新疆旅游业生态效率的时序变化、空间差异及来源、动态演进和收敛性情况,运用非期望产出的强有效前沿最近距离(MinDS)模型测度其效率水平,使用ArcGIS技术、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和核密度估计等工具探究20052019年其时空分异格局,并构建收敛模型验证其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新疆旅游业生态效率呈现出波动稳定上升的北高南低的时空分布演化格局,存在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现象且条件收敛速度显著快于绝对收敛。近15 a新疆各地州市处于Ⅰ级所占比例趋于升高,整体基尼系数存在周期性、波动性特点,区域间差异是旅游业生态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来源。新疆整体和北疆的旅游业生态效率存在绝对差异缩小和两极分化特征,而南疆和东疆各区域存在绝对差异扩大趋势。因此,未来协调南疆、北疆和东疆各区域内的旅游业生态效率是实现新疆整体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重心。

  • 干旱半干旱区城市时空演变及区域差异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研究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对其经济、资源、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38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客观地测度了各城市2005-2016年生态效率,同时运用ESDA方法全面分析了生态效率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干旱半干旱区城市生态效率普遍较低,并呈现正向全局空间自相关关系;热点区域主要以鸟鲁木齐、克拉玛依等为中心,冷点区域主要以平凉、固原等为中心,热点区域数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N形变动趋势,冷点区域数量则呈现先减后增再减的倒N形变动趋势。

  • 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干旱区工业研究——以新疆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生态效率是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研究新疆区域工业生态效率,对于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2001—2015年新疆工业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14个地级市(州、地区)工业生态效率及其变化特征进行测评,并选取工业生态效率影响因素进行Tobit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 新疆工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不高,但发展趋势良好,自2001—2015年呈波动式上升趋势,环比增长109.8%;从“十五”期间的0.75非有效状态到“十一五”期间的1.0开始稳定保持在有效生产前沿面以上,一直到“十二五”期间的1.08,工业生态效率一直保持稳步增长状态;② 新疆各地区间工业生态效率存在不平衡性,最高值为8.97,最低值为0.59,相差15.2倍;③ 工业生态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创新、工业结构、环境规划呈正相关关系,与对外开放度、产业集聚度呈负相关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