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玉米性状及单产的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疏勒河流域是中国西北重要的粮食产区,探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该地区粮食作物影响规律,可为区域粮食安全提供重要科学支撑。以地处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的玉门市为典型研究区,采用19902020年气象要素、田间管理、土壤属性和玉米单产等数据,分析玉米性状及单产对自然因素(最高温、最低温、太阳辐射、风速、降水)和人为因素(政策、灌溉量、施肥量)的敏感性,在此基础上,以2017年为典型年,运用DSSAT-CERES-Maize模型定量分析主要影响因子对玉米性状和气候单产的影响程度,探明研究区玉米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结果表明:(1) 在疏勒河流域中游地区,气候暖湿化特征显著;化肥施用量呈现出增加-减少的变化趋势,有效灌溉面积为持续增加趋势。(2) 玉米实际单产呈小幅增加趋势,其中趋势单产由于受到推广优质品种和农田水利建设等政策的影响,呈增加-减少-稳定的变化趋势,而玉米气候单产呈减少趋势,其对最高温和降水表现出强正向敏感度,对最低温表现出强负向敏感度;玉米性状对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和穗期、花粒期的最低温表现为强正向敏感度,对穗期、花粒期最高温表现为强负向敏感度。(3) 玉米生长发育的适宜条件为最高温(14.80~38.56 ℃)、最低温(-0.38~22.16 ℃)、太阳辐射(3.93~25.15 MJm-2)、风速(0~3.81 ms-1)以及在实际降水基础上的灌溉量(15 mm)和施肥量(10 kghm-2),在此范围内,最高温、最低温、风速和水肥因子与性状、单产存在倒U型关系,而太阳辐射与性状、单产存在U型关系。

  • 宁夏近60 a 大气环境容量变化特征及其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8-2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宁夏大气环境容量变化及其影响因子,利用19612018年气象站逐日历史观测资料,根据箱模型原理对宁夏大气环境容量A(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系数)值时空分布及其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对2018年大气环境容量进行区划评估。结果表明:宁夏各季节大气环境容量A 值总体呈减小趋势,速率为-0.47104~-0.24104 km2(10a)-1。各季节A 值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和冬季较小。月A 值呈单峰型变化,8月最大、12月最小,空间上呈南高北低的分布特点。受贺兰山、六盘山地形及区域降水量等因素影响,A 值低值中心位于银川市和石嘴山市,高值中心位于固原市南部地区。风速和混合层高度变化对宁夏大气环境容量A 值年代际演变趋势具有决定影响;降水和风速对其影响存在明显季节和地区差异,风速对北部春季A 值贡献较大,降水对中南部夏秋季A 值贡献较大。受冶金、火电、化工、建筑等高耗能产业和车辆排放影响,平罗县和利通区属于宁夏大气环境SO2、NOx临界及以下等级承载区,利通区以南各地为高承载区。

  • 鄂尔多斯市土壤侵蚀时空演变及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1-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精确评估鄂尔多斯市土壤侵蚀时空变化并研究其影响因子,为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与矿区的水土保持提 供参考。本文运用RUSLE模型和地理探测器方法,研究20002019年鄂尔多斯市土壤水力侵蚀状况,并分析其影 响因子。结果表明:(1)鄂尔多斯市 2000 年,2005 年,2010 年,2015 年以及 2019 年的平均土壤侵蚀量分别为 3865.49 tkm-2a-1,2932.85 tkm-2a-1,2890.21 tkm-2a-1,3711.10 tkm-2a-1,4308.21 tkm-2a-1,在研究的20 a间平 均土壤侵蚀量先减后增,采矿活动的增加是土壤侵蚀加重的主要原因。(2)煤矿区20 km缓冲区内的土壤侵蚀情况 向好的方向发展,矿区的生态治理措施有效且可行。(3)坡度对鄂尔多斯市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最强,被认定为主导 因子,因子间的协同作用对土壤侵蚀的解释力有所增强。鄂尔多斯市土壤侵蚀情况以微度和轻度侵蚀为主,>35 坡度区间、0~0.3植被覆盖度区间和工矿用地是易发生土壤侵蚀的区域。因此,适当增加植被覆盖可以有效地防治 水土流失。

  • 基于地理探测器下的川西高原地表温度空间格局及分析——以西昌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本文以西昌市为例,选取2010年和2015年 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在“3S”技术的支持下,采用监督分类中的最大似然法,并结合Google Earth高分辨率影像和GPS野外实地验证数据获取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土地利用信息;再利用大气校正法反演获得西昌市2010年和2015年地表温度,并对反演结果中的高温异常区进行实地调研验证;最后,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坡度、总辐射、坡向、海拔、年均降水量、年均气温、植被类型、土壤类型以及土地利用类型9个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影响的解释力。结果表明:(1)地表温度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2)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海拔和年均气温对地表温度的影响较大,而总辐射影响最小。(3)不存在单一因素或是单一性质的因素影响地表温度。不同影响因子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地表温度的影响是相互增强或非线性增强的。(4)部分影响因子对地表温度具有显著性差异影响,并且地表温度均值最大时,对应着影响因子不同的范围或类型。

  • 近25a甘肃省人口分布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6-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人口分布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范围人口在空间上的表现,它会受社会、经济、自然和政策等多种因素影响,甘肃省人口分布处于不平衡状态。以甘肃省86个县域及嘉峪关市共87个研究单元为对象,常住人口数据为基础,对研究区1990-20巧年之间人口的分布特征、密度变化、分布结构指数、基尼系数、重心迁移等时空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以县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2个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利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对影响甘肃省人口分布空间格局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l)近25 a来甘肃省人口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形成“东南密集西北稀疏”格局;(2)从人口密度变化来看,相较于1990年,2015年甘肃省87个研究单元中,有67个县域属于增加类型,20个县域属于降低类型;}3)全省人口分布的均衡性发展态势在增强;}4)人口分布的重心逐渐向西北方向迁移;(5)甘肃省人口分布格局的形成受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同时影响,但社会经济因素影响最大。

  • 京津冀地区AOD时空变化及的地理探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MODIS 3 km AOD遥感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模型及地理探测器对2010—2016年京津冀地区AOD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进行探测。结果表明:(1) 2010—2016年京津冀地区年平均AOD值为0.83,其中天津市年均AOD值为研究区最高,河北省次之,北京市最低。研究区及各分区AOD的7 a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小幅波动的状态。(2) 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京津冀地区AOD空间分布呈现显著正相关。局部高高聚集区主要集中在北京市东南部、天津市南部及河北省的中南部,低低聚集区集中分布在西北部山区。研究区高低聚集区面积均呈减小趋势,不显著区呈扩大态势。(3) 地理探测器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的主导影响因子不同,北京市首要影响因子为NDVI,其次为人口密度,且二者交互作用明显。天津市主导因子为风速,人口密度、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人为因子的作用力也较大,风速与其交互作用较强。河北省主导因子为人口密度,GDP与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等的作用力次之,整体交互作用偏弱。通过地理探测器解析京津冀地区AOD空间分异的影响机理,其结果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 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酶活性及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采用通径分析的方法对辽宁省章古台地区10~60 a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多种土壤理化因子与5种土壤酶活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种土壤酶活性与多数土壤理化因子相关性显著,土壤酶活性能够表征该区域土壤综合肥力状况。不同土壤酶活性主要影响因子不同,蔗糖酶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排序为:有机质>黏粒>速效磷>pH;蛋白酶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排序为:碱解氮>速效钾>含水率;磷酸酶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排序为:全磷>速效钾>粉粒;过氧化氢酶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排序为:pH>容重>全磷>全钾;脲酶主要影响因子综合作用排序为:pH>黏粒>全氮>含水率。与简单相关分析相比,通径分析方法能更深入地了解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理化因子的关系,期望通过对土壤酶活性主要影响因子的研究为樟子松人工林的抚育和土壤改良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