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 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时空分异、重心与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4-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湿地公园是我国自然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对于有效保护湿地资源、发挥湿地生态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黄河流域国家湿地公园为对象,以2010、2015年和2022年为时点,运用核密度估计、热点分析、标准差椭圆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其时空分异、重心演化与驱动因素给予研究。结果表明:(1)2010年,国家湿地公园在黄河流域呈“双核多点”的密度特征,2015年和2022年则呈“多核连片”的分布趋势,公园数量与面积均有大幅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作用不断增强。(2)2010—2022年,湿地公园重心坐标总体上向东北移动247.31 km,具有显著的“东北—西南”分布特征。分流域来看,中游省区重心移动距离最大,下游省区移动最小。(3)自然环境维度对湿地公园分布影响有限,社会经济维度则在湿地保护修复和公园建设等方面起决定性作用,人均GDP和数字高程模型(DEM)因子分别在社会与自然维度中作用最大。

  • 中国省域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测度及其协同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15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统筹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动态平衡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以中国30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采用组合权重模型、全局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度国内省级区域适应性循环理论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模型分析框架下的经济韧性、投入产出理论下的生态效率,并通过改进的哈肯模型刻画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间的协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经济韧性能力在样本观测期内显著上升,区域差异明显扩张,南北区域发展不平衡,存在一定的“东-中-东北-西”阶梯效应。(2)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呈下降的趋势,区域差异历经“扩张-缩小-再扩张”变化,存在显著性阶梯失衡现象,空间呈“沿海-内陆”递减分布。(3)经济韧性与生态效率的协同演化历经稳定、下降及稳定三阶段,区域间基本不存在阶梯性失衡现象,经济韧性作为协同演化的序参量,主导区域可持续发展。

  • 中国市域城乡收入差距时空及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2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基于20122021年366个市域研究单元城乡收入比的数据,综合运用核密度估计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探析,再借助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中国不同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程度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20122021年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逐渐缩小的态势,同时各市域间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差异也在不断缩小。(2)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低值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以及黑龙江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少数城市,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云贵山区、西藏自治区和黄河中上游的部分城市。从全局趋势来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空间分布格局。(3)市域尺度下,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呈现出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城乡收入差距大的市域和城乡收入差距小的市域均趋于集聚。(4)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各地区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要实施因地制宜的政策。

  •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沉积记录的全新世环境演变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处在风、水两相营力作用的交汇区域,沉积环境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中国西北沙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3个风积-冲积交互地层剖面,在实地观察岩性特征、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建立年代标尺,结合粒度参数、磁化率和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综合判别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序列主要反映了河流过程和风沙过程的消长,并且表现出同期异相特征。约11.8~10.2 ka,天山北麓冲积作用活跃,辫状河深入沙漠,局部发育河流沉积;约10.2~6.0 ka,研究区进入全新世适宜期,沙漠北退,河湖、湿地广泛发育;约6 ka至今,研究区冲积作用减弱,风沙活动频繁,沙漠环境与河流环境交替出现。近千年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表现出风沙活动增强、河流冲积萎缩的特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体上有南侵扩张趋势。本区全新世湿润环境的出现主要受制于西风环流的强弱变化和位置变动,此外,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与天山冰川的耦合作用及北大西洋冷事件引发的气候波动可能也是影响本区全新世沉积环境变迁的重要因素。

  • 中国主要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特征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运用房价收入比、滑动T检验和Sens斜率估计等方法,对中国27个大中城市20012019年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特征与中国房地产调控的关联性。结果表明:(1) 中国主要城市的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在研究期内总体呈较明显的减弱趋势,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级持续下降和越级下降的现象较普遍,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呈加速下降演化特征的城市占比达18.52%。(2) 不同城市在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等级演化特征、房价收入比演化阶段及阶段性演化趋势3个维度上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性。(3) 总体而言,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演化阶段与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和地方出台重要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时间点存在较强关联,住房支付能力的阶段性演化趋势与中国房地产发展情况相一致。研究呼吁建立健全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评估监测制度,及时掌握主要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及其演化规律。坚持房住不炒和稳房价的总体定位,科学合理制定房地产调控的一揽子政策,分区、分类推进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提升工程。

  • 多尺度视角下黄河流域城市信息网络空间结构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城市间信息联系更加紧密,空间结构不断重构。本文以2012年与2019年黄河流域内部城市之间及与外部城市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为数据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及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了本地与全国2个尺度下黄河流域城市网络的时空演化格局。结果表明:(1) 全国尺度下的城市点度中心性与本地尺度高度相关,但相较于本地尺度,中心性高值区愈发向东部集聚,空间非均衡性增加,西安市、青岛市核心地位更加突出。(2) 全国尺度下的城市中介中心性与本地尺度不相关,且相较于本地尺度,中心性高值区由西向东转移,空间非均衡性降低,西安市中介效应优势更加突出。(3) 黄河流域内部联系呈现以西安市-郑州市及青岛市-济南市为核心的相关孤立的骨干网络,域外高层级联系愈发向长三角、成渝等南方城市群集中。(4) 相较于本地尺度,全国尺度下黄河流域首位联系空间组织变化不大,第二位联系大多从流域中心或省域次中心转向链接北京市,第三位联系则大多从邻近链接转向择优链接域外中心城市。研究结果可为协同推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 末次冰盛期以来塔里木盆地绿洲研究进展与问题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2-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塔里木盆地绿洲是中亚干旱区历史时期和现代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古丝绸之路和现代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对此区域绿洲沉积记录进行研究,可以了解绿洲演化过程,从而进一步对绿洲演化的机制进行分析。由于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人类活动剧烈,导致连续完整的绿洲沉积记录较为缺乏;而且此区域环境变化敏感复杂,沉积记录存在同期异相等特性,限制了对绿洲演化过程和影响机制的探讨。因此,对塔里木盆地绿洲沉积物与绿洲演化过程研究进行系统总结非常必要。通过梳理目前对绿洲和绿洲沉积物的分类与定义,认为除了地貌与沉积相,还需结合表征绿洲沉积阶段的指标体系才能更好地厘清绿洲演化过程。筛选了记录塔里木盆地末次冰盛期以来的24篇绿洲沉积序列的文献,对文献中232个绿洲沉积发育年代和其中的120个河湖相沉积发育年代数据分别进行概率密度统计。总体来看,绿洲沉积与河湖相沉积发育年龄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暗示绿洲发育与盆地内部水文过程密切相关。同时,6 ka之前,绿洲发育概率密度与古里雅冰芯18O记录的温度具有相同变化趋势,盆地周边高山地区冰川融水可能是绿洲发育的主控因素;6 ka之后,绿洲发育与天山鹿角湾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湿度变化较为一致,绿洲发育可能主要响应于山地降水变化。进一步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区域绿洲发育概率与古环境演化记录进行对比,发现不同区域绿洲发育与古环境记录存在着不一致性。在未来研究中,应该对塔里木盆地各区域大范围不连续的绿洲沉积进行集成研究,构建区域绿洲演化过程和年代框架,在此基础上对控制各区域绿洲发育的因素进行深入探讨。

  • 伊犁河谷西部土地植被覆盖及驱动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8-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了揭示伊犁河谷西部地区土地植被覆盖演化的驱动因素,选取2001—2016年16景卫星影像数据,基于“3S”技术,运用图像分类、叠加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研究区土地植被覆盖时空演化规律,应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定量探究了影响土地植被覆盖演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2001—2016年,裸地、草地、林地、耕地占总面积87%,占土地利用类型主导地位,构成区域土地利用基本格局,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冰川、沙地及水域面积持续减少;(2)研究区植被大面积稳定演进,低植被覆盖面积减少约1333 km2,高植被覆盖等级面积持续增加1020 km2,植被覆盖由中低等水平向较高和高植被覆盖等级转变;(3)利用地理探测器识别出研究区土地植被覆盖演化受自然和人类因素共同影响,降雨、气温、人口、GDP及高程为演化的主要因子,部分因子对土地植被变化的差异性显著,出现双因子协同增强现象;(4)气象要素是区域土地植被覆盖演化的主要驱动因素,人类活动为次要驱动因素。

  • 近59 a 锡林郭勒草原旱灾驱动气候因子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锡林郭勒草原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干旱半干旱牧区,利用1959—2017年研究区不同地理位置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通过计算潜在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结合趋势分析和R/S极差分析等方法,研究干旱半干旱牧区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为北方牧区干旱的监测和预测提供科学支撑。研究表明:过去59 a,锡林郭勒草原气温呈显著增加趋势[0.39 ℃·(10a)-1],降水呈缓慢减小趋势[-5.40 mm·(10a)-1],气候逐渐趋于暖干化。研究区东南部的降雨量明显高于西北部,水分亏缺量由西向东逐渐递减,气温和潜在蒸散量则呈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不同地理位置关键致灾气候因子的年际变化差异显著,年内呈单峰型周期性变化,于7月份达到水热条件良好状态。锡林郭勒草原暖干化趋势的正持续性强烈,西部二连浩特地区荒漠化风险严重,东部西乌珠穆沁旗和中北部那仁宝力格地区降雨和水分盈亏量下降趋势显著,会对植被生长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 山西乡村民居型景区周边环境空间 的深层机理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2-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改革开放 40 a,在中国各种形式的产业结构中,对乡村聚落保存贡献较大的是乡村旅游的 开展。新时代大旅游发展模式中,游客活动范围不再局限于景区内,而向景区周边环境及区域环 境扩展,周边环境的充分利用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乡村大院景区皇城相府周边环 境为例,采用统计分析、ENVI 解译和 GIS 方法对其演化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周边环境空间 演化过程的 3 个时期和先天条件、管理、需求 3 个影响层因素,发现景区周边环境演变机理的根本 性原因是管理层因素,即自主性强、环境宽松的集体体制与目标明确、踏实奋斗的管理人员的共同 作用。这一演化机理对于古村落、乡村民居旅游开发及乡村振兴具有推广意义。其中集体经济体 制使得景区内部以及周边环境的管理主体唯一,有利于协调管理,对山西其他乡村大院旅游开发 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并为国家和全球治理提供微观视角。

  • 新疆昌吉州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0-01-0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探究新疆昌吉州东部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演化过程,采用数理统计、Piper三线图、Gibbs图和离子比法对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16年63组地下水水质取样点及54组2012—2015年地下水水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昌吉州东部平原区2012年地下水阳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Ca2+>K++Na+>Mg2+,阴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HCO3->SO42->Cl-;从2013年开始,SO42-逐渐增大,Ca2+逐渐减小;到2016年阳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Ca2+>K++Na+>Mg2+,阴离子平均含量总体为HCO3->SO42->Cl-。水化学类型由2012年HCO3—Ca·Mg(Ca·Na、Ca·Na·Mg)型向2016年HCO3·SO4—Ca·Na·Mg(Ca·Mg、Ca·Na)演化,这主要与含水介质的风化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有关,而蒸发浓缩作用更加体现在承压水区的上部潜水中。地下水中Na+、K+、Cl-主要来自岩盐的溶解;Ca2+、Mg2+主要来自蒸发岩溶解;SO42-主要来自石膏(CaSO4·2H2O)和芒硝(Na2SO4·10H2O)的溶解。Cl-、SO42-除来自岩盐的溶解外,还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 咸海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09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咸海曾经是世界第四大湖,如今缩小到原来面积的约1/10。咸海究竟如何形成,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过程及其形成机制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咸海水系(阿姆河和锡尔河流域)是青藏高原的隆升,新特提斯海的退却以及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冷与海平面下降等区域和全球要素共同作用下,构成的一个完整的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亚洲水塔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咸海水系,从形成至大约20世纪中叶,湖泊面积与水文格局大致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只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经历了大规模掠夺式的水资源开发和利用,造成了咸海危机。

  • 太阳同步轨道立方星任务轨道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空间物理学 提交时间: 2016-04-22

    摘要: 立方星是近年来微小卫星领域的研究热点,文章以太阳同步轨道(SSO)立方星任务为例,研究地球非球形引力项J_2和大气阻力对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分别研究了轨道高度、太阳活动指数F10.7和大气模型对SSO立方星轨道演化的影响,进行了数值仿真验证。研究表明:大气阻力摄动对SSO立方星轨道寿命影响很大,影响结果与轨道高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太阳活动高、低年时的轨道演化差异明显,且演化量随F10.7的变化是非线性的;不同大气模型下的轨道演化情况存在差异,大多数模型所对应的轨道演化量的量级基本一致。上述影响分析对SSO立方星任务轨道的选定及轨道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