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县市“三生”功能时空变化及耦合协调性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视角构建评价体系并引入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新疆县市土地 功能及功能间相互作用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遴选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子,为区域发展提供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县市单元生产功能,生活功能,生态功能及“三生”功能综合评价的时空格局分布差异性显著,均呈现“北高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为核心高值区。(2)新疆县市“三生”功能耦合协调性总体呈现“北高南低”空间分布态势,县市功能间的耦合协调 关系逐步向好,为区域后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主导产业的选择对于新疆县市功能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宏观政策调控有助于功能间的耦合协调性提升,推动县市功能协调有序发展。

  • 新疆南疆地区太阳能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及区划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研究基于 1980—2015 年中国区域高时空分辨率地面气象要素驱动数据集(ITPCAS)和 30 个气象观测站点逐月日照资料,运用趋势分析、重标极差分析、小波分析及光热资源评价指标评估方法,对 1980—2015 年新疆南疆地区太阳总辐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与太阳能资源做出分析评价;并结合风沙天气频次、人口丰富度、陆路交通可达性等因素构建区域太阳能资源区划分级指标体系,探索南疆地区太阳能资源利用区划。结果表明:新疆南疆地区太阳总辐射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特征,总体呈现增长趋势,且每 10~15 a 出现一次波动。太阳能资源南多北少,同纬度相比山区多、 平原少;其中,昆仑山系一带太阳能资源最丰富且较稳定。将全区太阳能资源分为 3 个区:阿克苏、 喀什、和田等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利用价值较高且沙尘天气相对较少,为Ⅰ级可利用区,是光电与光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最佳区域;塔里木盆地及边缘地带,沙尘天气多且陆路交通可达性一般, 为Ⅱ级可利用区,可在该区域推广应用农业温室、太阳能采暖等;若羌地区为Ⅲ级可利用区,该区受沙尘天气影响较大且人口、基础交通设施条件较差,可大力推进分布式光伏电站和独立微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