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鲍超
  • 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效率的综合测度与时空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在新时代背景下,提高西北地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的投入产出效率,是推动生态文明建 设、促进高质量转型发展、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途径。为此,构建了投入产出效率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 ME-DEA 模型、Mann-Kendall 趋势检验、空间变异系数等方法,对西北地 区 2000—2017 年投入产出效率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西北地区投入产出总 体效率由 0.883 波动上升至 0.975,始终在低水平范围内徘徊,而且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 43.33%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2)社会经济效率由 0.984 波动上升至 1.079,由低水平过 渡至中等水平,整体呈显著提高态势,但仅 40.00%的地级行政单元呈显著提高态势。(3)资源环境 效率由 0.807 波动上升至 0.897,始终属于低水平,整体呈不显著提高态势,仅 31.67%的地级行政单 元呈显著提高态势。(4)投入产出总体效率长期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广泛分布而中高和高水平零星分布格局,社会经济效率由低水平广泛分布向各类型基本均衡分布的格局演变,资源环境效率 呈现低水平和中水平占绝对主导而中高水平和高水平偶有出现格局。因此,西北地区应建立社会 经济与资源环境的良性交互耦合机制,重点补足资源环境效率短板,同时因地制宜施策,促进投入 产出效率均衡提升。

  • 中国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变化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中国政府近年来着力推行新型城镇化,关注城市可持续,强调城镇化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升型”转变。然而,城镇化质量的内涵并未取得共识,中国政府部门也未发布权威的城镇化质量评价体系。为此,本文建立了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国内外发展经验确定了各级指标的分级标准。采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和熵技术支持下的层次分析法,对西北地区2000—2014年分地州市城镇化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定量测度和详细分析。结果表明:(1) 与国内外先进标准相比,整个西北地区的城镇化质量综合指数一直介于0.4和0.5之间,始终处于中等水平,然而总体呈缓慢波动上升趋势。说明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提升还具有很大的潜力,各级政府今后必须制定各种大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的政策。(2) 整个西北地区分要素城镇化质量历年大体上呈现出“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城市社会发展质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城乡及区域一体化质量”的态势。其中,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一直属于高质量,但近年来有下降的趋势;城市社会发展质量从较低质量变为中等和较高质量;城市经济发展质量从较低质量变为中等质量;城乡及区域一体化质量属于较低或中等质量,但近年来有缓慢上升的趋势。因此,西北地区应根据上述特点协调好这4个指标的关系。(3) 从空间上看,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长期呈现出中等质量城市广泛分布而较低和较高质量城市零星分布的格局,而且分要素城镇化质量的空间分布均具有较强的规律性,但它们与人口城镇化率的时空分布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说明西北地区在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过程中,应根据各地州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协调好城镇化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本文为科学认识西北地区城镇化质量的时空特征提供帮助,也可以为类似区域城镇化质量的科学评价提供有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