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李娜
  • 近60 a 山西省极端气温事件的年际变化及其对区域增暖的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山西省境内70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使用8个不同的极端气温指数分析其19602019年近60 a极端气温事件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其对气候变暖的响应。结果表明:(1)夏季日数、热夜日数、日最低气温极大值、日最低气温极小值均呈显著增加趋势,冰冻日数、霜冻日数呈显著减少趋势。(2)极端最高(低)气温的极大、极小值均上升,并且大部分地区极端气温的极小值增温幅度更大。(3)山西省平均气温呈显著变暖趋势,平均每10 a增加0.26 ℃,空间上气温增幅呈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增大的趋势。各极端气温指数对气候变暖具有较好的响应,其中霜冻日数对于山西省区域增暖的响应最显著,其次为日最低气温极大值。(4)山西省半干旱区的日最低气温极小、极大值增温更快,冰冻日数减少速度快;半湿润区的热夜日数增加速度快,霜冻日数减少速度快。

  • 乌鲁木齐冬季焚风天气过程大气扩散条件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逐时地面气象数据、探空秒级数据及风廓线雷达数据分析了 2013—2017 年乌鲁木齐 低空焚风演变时边界层和近地层气象扩散条件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乌鲁木齐大气扩散条 件总体呈现夏季最有利,冬季最差(最大混合层厚度 0.44×103 m、通风系数 1.52×103 m2•s-1、逆温层 厚度 768 m、逆温层温差 4.82 ℃、静稳指数 6.36),且冬季 12 月与 1 月极不利于污染物扩散。(2)冬季 低空焚风演变的 5 个阶段,大气混合层厚度、通风系数呈减小—增大特征,焚风强盛期混合层厚度 最低(0.30×103 m)、通风系数最小(0.62×103 m2 •s-1);逆温层厚度及强度、静稳指数变化趋势为增 大—减小特征,强盛期逆温最强(10.9 ℃)、逆温层厚度(0.99×103 m)、静稳指数最大(9.7)。(3)低空焚风过程的发展期和强盛期各站气压减小,高海拔站点气温升高、风速增大,焚风层以下低海拔区 域气温降低、风速减小,说明焚风使得焚风层以下区域的大气更加稳定,不利于污染物扩散。(4)总体上焚风致使水平扩散能力和垂直交换能力减弱,大气易凝结,结束后扩散条件重建。业务中可利用焚风发展趋势预判边界层扩散条件及地面气象要素的演变,为乌鲁木齐城市群空气污染预报 和污染治理提供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