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史继清
  • 西藏地区一种新的四季划分方法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5-3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1981—2022年逐日气温资料,分析常用气候季节划分方法在西藏地区的适用性,指出各种季节划分方法的不足和局限,基于西藏物候和主要农作物生育期提出的季节划分气温阈值等指标,筛选出适于西藏地区的季节划分方法及气温阈值,分析了西藏地区的四季开始日和长短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常用气候季节划分方法在西藏地区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而西藏物候季节划分方法和生育期季节划分方法适用于西藏高原地区的农事活动。(2)基于阈值“6 ℃、15 ℃”“5 ℃、16 ℃”“6 ℃、16 ℃”和“6 ℃、17 ℃”分析典型气象站四季时间长度变化特征发现,改则冬季时间长度长于其他季节、察隅夏季时间长度长于其他季节,且拉萨、昌都、改则、察隅四季长度均呈现夏季上升和秋冬季下降的趋势。(3)拉萨和昌都的夏季平均气温进行突变检验发现两站分别于2011年和2017年出现突变,佐证了夏季阈值取17 ℃的合理性。(4)西藏新四季划分法指标为“6 ℃、17 ℃”,该指标划分西藏四季发现,夏季站点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一线的较低海拔地区;春、秋季持续时间整体呈现西北部和南部偏短、中东部偏长的特征,夏季呈现中部偏长、四周偏短的特点,冬季与春秋季则相反;四季时空特征符合西藏地区实际情况。春、夏、秋、冬季平均开始日分别为3月21日、6月16日、7月25日、11月3日。

  •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干旱时空分布及致灾危险性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是西藏地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区,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该区的农业深受干旱影响。根据《气象干旱等级》(GB/T 20481-2017)国家标准,计算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25个气象站点全生育期的逐日气象干旱综合指数(MCI),统计19812020年各站点的气象干旱过程,并进一步分析了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各生育期气象干旱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致灾危险性等级分布。结果表明:(1) 近40 a来西藏青稞主要种植区呈现气温显著上升(P<0.01),降水不显著增多的特点;季节性的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差异明显。(2) 干旱覆盖范围和持续日数总体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干旱强度(除播种-分蘖期外)均有所增强;分蘖-抽穗期干旱最严重,19811990年干旱最重,20012010年干旱最轻。(3) 各生育期干旱发生频率的高值区主要集中在日喀则市东部、拉萨市南部、昌都市西南部和山南市中部地区,低值区位于林芝市中部。(4) 经验正交函数法(EOF)分析的各生育期主要模态有中部与中西部相反、全区一致、西南与东北相反。(5) 各生育期干旱致灾危险性等级总体呈现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其中,分蘖-抽穗期致灾危险性总体较高,抽穗-成熟期次之,播种-分蘖期最低。

  • 西藏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及灰色模型预测初探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12-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西藏地区 38 个气象站点 1981—2019 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 Penman-Monteith 模型、趋 势分析、Morlet 小波分析、Mann-Kendall 检验、经验正交函数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 和灰色模型探究潜在蒸散量(ET0)的时空演变规律以及未来 ET0 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在时间尺 度上,西藏地区 ET0 平均为 597.12 mm,1981—2001 年呈显著的减少趋势、2002—2019 年呈显著的 增加趋势(P<0.01);西藏全区及五大气候区年均 ET0 均呈现增加趋势(除东南部),且均以 33 a 的周 期震荡为第一主周期。在空间尺度上,年 ET0 主要呈现由中部中心向西南和东南逐步递减的分布 特征,高值中心集中在沿江一线,低值中心位于南部地区。年 ET0 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南部 边缘地区、沿江一线和东北部,发生时间集中在 20 世纪 80 年代。构建的 GM(1, 1)预测模型预测精 度均值为 87.85%,可用于西藏年均 ET0 日期序列的中长期预测,预测结果显示,除东南部年 ET0 的预测值有明显下降,其他区域均呈现上升态势。

  • 西藏地区潜在蒸散量时空格局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1981—2018年西藏地区3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联合国粮农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各站点的潜在蒸散量(ET0),分别从趋势性、突变性以及周期性分析了ET0的时空变化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时间尺度上,西藏地区ET0均表现出先“下降”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下降”阶段ET0整体呈显著的降低趋势(除冬季外),“升高”阶段呈显著的增加趋势(除春、夏季)。在空间尺度上,春、夏季表现出减少和秋冬季、年际表现出增加的趋势。发生突变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南部和东北部区域,时间集中在20世纪80年代;年均ET0变化的第一主周期为33 a(2013年)。此外,平均风速和相对湿度是影响年及季节ET0的主要因素,同时平均风速、相对湿度和最高温度对ET0的影响趋势具有很强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