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张昊
  • 乌珠穆沁沙地主要风沙环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3-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厘清区域风沙运动环境和沉积物粒度特征是研究风沙流的关键,对地区风沙灾害的防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乌珠穆沁沙地的风况数据,研究沙地起沙风况和输沙势变化特征,同时结合沉积物粒径数据,揭示该地区风沙环境的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乌珠穆沁沙地年均起沙风频率为33.8%,平均风速介于3.34~5.40 m·s-1之间,平均起沙风速介于6.46~8.49 m·s-1之间,沙地起沙风频率和风速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2)沙地整体年内起沙风频率和风速春季最高,起沙风向以西南方向为主,WSW风向频率最高。(3)沙地输沙势为19.2~193.7 VU,整体属低风能环境,风况多为锐双峰风况,沙地输沙势北部大于南部,西部大于东部。全年沙物质整体向东、东北方向输移,春季是最主要的风沙活动期。(4)沙地整体以粗沙和中沙组分为主,南部和西部土壤粒径偏粗,东部偏细。沙地北部和东部沉积物分选性较差,粒径组分受外来影响较大。总体而言,沙地北部风沙活动最强,适宜人工建植或铺设沙障固沙。沙地东部栽植防护林,避免沙物质持续东移。

  • 黄河流域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19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2010、2015、2019年时间截面数据,通过修正引力模型、社会网络方法分析黄河流域89个城市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及时空演化特征,并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黄河流域旅游经济联系变化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 黄河流域旅游经济网络东西向的多核心网络结构逐渐形成,城市间区域分化、省际阻隔效应特征显著。(2) 旅游经济联系网络经历两极分化、阻隔较大的初级阶段,有机联结、互动增强的过渡阶段,趋于均衡、团块发展的巩固阶段。(3) 以西安市、郑州市为代表的少数节点核心城市在旅游经济联系网络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较强。(4) 产业结构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环境质量是旅游经济联系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因子间存在的交互作用能增强对旅游经济联系的解释力。研究结果可为黄河流域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优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