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陈龙
  • 甘肃省区域空间格局形成机制与发展战略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9-2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区域空间格局及其形成机制对制定空间发展战略具有理论意义。以甘肃省为例,根据2000、2010年和2020年甘肃省统计资料,运用引力模型和断裂点模型识别区域空间格局,基于地理探测器分析形成机制,进而提出空间发展战略。结果表明:甘肃省空间格局分别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和陇东南协同发展区三大分区。区域空间格局形成的演化机制因地理尺度的差异而不同,20002020年人口发展和经济水平对区域空间格局的形成一直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政策调控则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因子间的共同交互作用推动甘肃省空间格局的形成。从三大分区层面提出河西走廊一体化发展区形成一轴、四圈、陇中同城化发展区形成一核牵引、五极并进、陇东南协同发展区形成四极平行发展的新发展空间思路;省域层面提出手指形高质量空间发展战略,促使甘肃省由增长极模式和点-轴模式的发展阶段转向区域网络极核模式。

  • 基于住房代理数据的城市社会阶层空间异构性研究——以兰州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随着城镇化的深入发展,收入差距造成的社会阶层分化在城市空间上的分异程度亟需从地理学视角进行检视。通过网络爬虫工具获取兰州市商品住房数据,运用Reardon空间分异方法,研究居住—社会阶层的地理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分异程度。结果表明:居住—社会阶层的地理分布方面,城关区和七里河区呈现出由中心到外围依次为精英阶层、富裕阶层、中产阶层、低产阶层、贫困阶层的圈层式分布,但存在精英区“侵入”低档住宅圈的现象;安宁区和西固区呈现出以中产、低产阶层为主的混合分布模式。居住—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异方面,分异趋势较为显著,七里河区、安宁区和西固区的居住—社会阶层分异明显高于城关区;富裕阶层居住区更倾向于融合,低产阶层居住区则有分异趋势;居住—社会阶层的空间分异随研究尺度的降低变得更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