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刘时银
  • 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北坡主要冰川运动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10-1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 ITS_LIVE 数据、Landsat 数据提取了喀喇昆仑山北坡 42 条冰川的表面流速。将末端运 动与表面运动特征结合起来,分析对比了不同运动类型冰川表面流速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1) 1989—2018 年,研究区 42 条冰川中,存在稳定冰川 16 条、前进冰川 6 条、退缩冰川 1 条、跃动冰川 19 条。空间上,流速分布符合冰川运动一般原理,可在积累区和冰舌上部发现明显的高值区域,这些 区域多出现在跃动冰川主干或支部,流速大小一般在 100.00 m·a-1 之上,如在音苏盖提冰川南分支, 其最大流速可达到 358.33 m·a- 1。(2)冰川流速分布与地形要素的关系密切。流速在海拔 4600~ 5000 m 之间达到最大(54.55 m·a-1),是冰川末端流速的 10 倍以上;分布在坡度 0~5°之间的 42 条冰 川平均流速最大,并且随着坡度的增大,流速逐渐减小;处于东向的冰川流速最大,处于西南向的 流速最小。(3)稳定冰川流速年际变化较稳定,不同年份相同位置的流速值较一致;而对于前进冰 川和退缩冰川而言,年际流速波动均较大;跃动冰川不同位置年际流速变化不同。末端发生前进 的跃动冰川表面流速变化不大,但末端变化速度却可超过 100.00 m·a-1,甚至可达到 500.00 m·a-1。(4)长度更长、面积更大的冰川易发生跃动。气候、雪崩和地形也是影响冰川运动速度变化的主要 原因。

  • 2002—2018 年叶尔羌河流域积雪时空变化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2-28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积雪是冰冻圈中较为活跃的因子,对气候环境变化敏感,其变化影响着全球气候和水文的 变化。积雪覆盖日数(SCD)、降雪开始时间(SCOD)和融雪开始时间(SCMD)是影响地表物质和能 量平衡的主要因素。使用 MODIS 无云积雪产品提取了叶尔羌河流域 2002 年 7 月—2018 年 6 月逐 日积雪覆盖率(SCP),基于像元计算了 SCD、SCOD 和 SCMD,系统地分析了其空间分布与变化特征, 并探讨了其变化的原因及积雪面积的异常变化与 ENSO 的联系。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流域 的积雪覆盖面积呈微弱减少趋势,与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呈显著正相关;2002—2018 年,SCP 随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线性增加趋势(R2=0.92、P<0.01));各海拔高度带最大 SCP 出现的月份大致 随海拔的上升往后推迟,最小 SCP 出现月份无显著变化(集中在 8 月),海拔 4000 m 以下,春季的 SCP 小于冬季,海拔 4000 m 以上,春季的 SCP 大于冬季。(2)SCD、SCOD 和 SCMD 有明显的海拔梯 度,在流域内,从东北至西南,呈现出 SCD 增加,SCOD 提前,SCMD 推迟的特征;变化趋势上,流域 91.9%的区域 SCD 表现为减少,65.6%的区域 SCOD 有往后推迟的趋势,77.4%的区域 SCMD 表现出 提前的趋势。(3)2006、2008 年和 2017 年积雪覆盖面积异常偏大,而在 2010 年则异常偏小,其原因 可能是 ENSO 影响了积雪的变化。(4)以喀喇昆仑为主的高海拔地区,包括帕米尔高原东部的部分 地区,其 SCD、SCOD 和 SCMD 分别表现出增加、提前和推迟的趋势,这种变化与其春秋温度的持续 走低以及降水量的增加有关。

  • 2000—2014年喀喇昆仑山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01-06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喀喇昆仑山区冰川由于存在正物质平衡或跃动、前进现象,被称之为“喀喇昆仑异常”,不过该地区冰川变化差异显著,尤其是大型表碛覆盖冰川,呈现与其他类型冰川明显的差异性响应,为理解喀喇昆仑冰川异常的机理,冰川尺度的详细变化研究十分必要。音苏盖提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乔戈里峰北坡,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冰川,是典型的大型表碛覆盖冰川。通过应用TanDEM-X/TerraSAR-X(2014年2月)与SRTM-X DEM(2000年2月)的差分干涉测量方法计算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并结合冰川表面流速对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和跃动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表明:2000—2014年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平均下降了1.68±0.94 m,即冰川整体厚度在减薄,年变化率为-0.12±0.07 m·a-1。冰川表面高程变化分布不均,其中南分支(S)冰流冰川整体减薄较为显著,冰川南分支冰流运动速度较快,前进/跃动的末端占据了冰川的主干,阻滞原主干冰川物质的向下运移(跃动),导致原主干冰舌表面高程上升;冰川厚度减薄随着海拔升高先下降后保持稳定,同时呈现一定的波动性;低海拔表碛区域消融大于裸冰区,可能存在较薄表碛,因热传导高、覆盖大量冰面湖塘和冰崖存在,加速了冰川消融;在坡度小于30 °的区域,冰川厚度减薄随着坡度的减小而加剧;坡向朝南冰川厚度略微增加(0.01 m),西南坡向冰川厚度略微减薄(-0.03 m),其他坡向冰川厚度减薄明显。近14 a来,表碛覆盖的音苏盖提冰川表面高程整体下降表明物质处于亏损状态,冰川跃动导致局部冰川表面高程的增加。

  • 冰川冰储量计算方法及发展趋势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冰川冰储量不仅是冰川的重要属性,而且是核算冰川水资源及预测冰川变化的基础数据,因此准确计算冰川冰储量及其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目前冰川储量估算的主要方法有经验公式法、冰厚模型估算法、探地雷达法;冰川储量相对变化计算方法有实地测量法和遥感监测法。本文系统分析和讨论各计算方法的原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期为冰川储量估算提供方法参考。研究表明,对于冰川冰储量计算而言,经验公式法适用于区域性或全球性的冰川储量估算;模型估算法适用于个体或小范围冰川储量估算;探地雷达法适用于人类易到达区域冰川储量的估算。对于冰川冰储量相对变化计算,实地测量法适用于对精度要求高且满足实地测量条件的单条或中小型冰川,遥感监测法适用于全球性冰储量变化估算,但需改进算法和提高数据空间分辨率。目前,随着无人机技术的逐步应用,以及冰川流速等理论模型的提出,这为冰川冰储量估算方法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