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碳”目标下新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新疆粮食生产潜力巨大,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供给区。双碳目标下测算新疆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对于新疆农业绿色转型发展及粮食安全均具有重要意义。将非期望产出粮食生产碳排放纳入粮食GTFP测度框架,基于SBM-GML模型对新疆14个地州市20002020年的粮食GTFP进行测算;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新疆各地区的粮食GTFP进行时空演进态势分析;最后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甄别出影响新疆粮食GTFP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新疆粮食GTFP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7%,主要受益于粮食绿色技术效率(GEC)变化,掣肘于粮食绿色技术进步(GTC)。(2)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存在区域异质性,从三大区域划分视角来看,北疆>东疆>南疆。(3)时间上地区差距大致呈先缩小后增大的变化进程,空间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此外,粮食种植结构的变化显著促进了新疆粮食GTFP的增长,而城镇化水平和农村用电量则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 新疆农业碳排放强度时空变化趋势与收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选择农用物资、水稻种植、畜牧养殖与秸秆燃烧4个方面对新疆农业碳排放进行综合测算,揭示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时空差异及动态变化,然后采用空间收敛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新疆13个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收敛趋势。结果表明:(1) 20072019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平稳上升态势,但农业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2) 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位居首位的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伊犁州直),吐鲁番市最末。新疆13个地州市仅有伊犁州直与和田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其余地区均处于增长态势。总体上,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了北低南高的特征。(3) 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核密度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小幅度左移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集中程度不断增强。(4) 新疆各地州市的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出显著的收敛特征,进一步说明地州市间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并且,还发现条件收敛速度明显高于绝对收敛,进一步地纳入空间因素后会加快收敛速度。研究结果对推动新疆低碳农业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下评估干旱区 林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价值 ——以新疆南疆地区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量化评估干旱区林果业生产的生态功能价值,可以使人们尤其是林果种植户更充分认识林 果业生产在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方面的作用和效果,促使其生产决策时不只考虑经济因素,还更注 重生态因素,实现环境保护、林果经济发展和种植户增收协同增效。以干旱区新疆南疆地区为例, 运用影子工程法、造林成本法、机会成本法和成本替代法测算林果业生产所提供的各项生态功能 价值。结果表明:(1)南疆地区总的生态功能价值从2003年的41.22108~45.11108元增长至2018 年的110.86108~121.05108元,2010年达最高水平141.02108元;就具体生态功能价值而言,固碳 释氧>保护生物多样性>保育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环境;各地州林果业生产总的生态功能价值排序 固定不变(2003年除外),即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田地区>克孜勒苏柯尔 克孜自治州;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与喀什地区发展趋势相似,波动幅度大且与整体发展趋势 最接近;和田地区以11.10%增幅稳定增长。(2)由于种植规模的不稳定性,南疆地区林果业生产总 的生态功能价值水平波动发展,于2010年达最高水平后呈现出下降趋势。(3)对于集干旱、风沙于 一体的地区,林果种植在净化环境和涵养水源方面的作用持续性强、意义更深远。建议政府大力 宣传林果种植的生态效益并制定生态林果生产支持政策,以部分补贴林果种植户;同时,考虑空间 邻近效应,各地州要统一合理规划林果业生产布局。

  • 耕地生态安全视域下棉花生产布局优化问题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8-10-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2000—2015年农业生产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生产贡献度和PSR模型,分析新疆棉花生产格局变化及增产贡献因素,根据耕地生态安全评价结果测算各县市棉花种植调减面积,结论如下:2000年以来,棉花生产空间格局发生显著变化,形成天山南北坡两个主产区,“南增北减”趋势增强,单产高值区由点及面向天山南北两侧扩张,形成多个集中连片高产中心;棉花生产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性,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南疆区域;棉花增产主要归因于播种面积的持续扩大;耕地生态安全为临界安全或较不安全状态并呈集中连片分布;新疆棉花种植调减重点集中于南疆区域。在种植结构调整中,综合考虑水资源和土地管理制度约束、农业灌溉用水效率和替代作物选择等问题,科学有序调减棉花种植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