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多时相遥感数据的乌鲁木齐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构建生态安全格局可促进区域生态发展,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环境改善显得尤为重要。以乌鲁木齐市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通过生态系统服务重要性和生态敏感性评价识别了生态源地,借助最小累积阻力(MCR)模型提取了生态廊道,利用电路理论确定了生态夹点,最终采用阻力阈值法构建了生态安全空间并明确了高警戒修复区。结果表明:(1) 近20 a,生态源地面积呈增加趋势,共计445.63 km2,占比增加3.19%,新增生态源地主要分布于研究区西南和东部的乌鲁木齐县和达坂城区。(2) 识别3期生态廊道总数分别为27条、30条和40条,总长度分别为870.42 km、1115.83 km和1277.12 km。(3) 近20 a,研究区5个等级生态安全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性。高生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研究区东北部和西南部,较高生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高生态安全空间外围,且相对集中于中部,二者空间分布呈持续扩张趋势。中等生态安全的空间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条带状,较低态安全空间集中分布于研究区西北部及东南部,低生态安全空间则主要集中分布于北部,且在南部有较少分布,三者空间分布皆呈不断减少趋势。(4) 研究区生态夹点7个,高警戒修复区188.17 km2,修复后最大累积电流由值4.75 A降至3.82 A。

  • 艾比湖流域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1-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选取艾比湖流域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结合流域水文地质资料,利用野外调 查、室内试验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流域不同水体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 明:(1)艾比湖流域降水 δ2H 和 δ18O 变化范围分别为-148.2‰~-34.5‰和-20.16‰~1.20‰,流域大 气降水线斜率为 6.69。降水 δ18O 值与气温呈正相关关系,与降水量在夏季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 系。(2)地表水 δ2H 和 δ18O 变化范围为-101.0‰~-17.0‰和-14.54‰~0.29‰,其中 8 月最大,其次为 5 月和 10 月。博尔塔拉河同位素值从上游到下游沿流程逐渐增加,而精河沿流程变化趋势不明显, 河水 δ18O 与气温存在正相关关系。(3)地下水 δ2H 和 δ18O 值的范围分别为-85.0‰~-65.5‰和 -12.18‰~-9.05‰,平均值分别为-75.5‰和-11.00‰。博尔塔拉河区地下水同位素值从上游到下 游沿流程逐渐增加,精河区沿流程变化趋势不明显。艾比湖流域水体稳定同位素的测定,为阐明 流域水文过程提供同位素证据,对变化环境下有效利用水资源,维护流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新疆典型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 CO2、CH4和N2O 排放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0-12-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为研究新疆典型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差异,以中国第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和新疆第一大咸水湖艾比湖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利用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所监测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通过分析观测期内日排放均值发现,淡水湖CO2排放趋势呈单峰曲线、相邻时间点CH4排放趋势不明显,CO2、CH4排放均值曲线均高于咸水湖。淡水湖和咸水湖N2O分别在9:00—13:00,17:00—21:00排放差异不明显,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17:00和13:00。(2)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土壤CO2、CH4、N2O季节变化均呈单峰曲线趋势,温室气体排放峰值主要集中在夏季,咸水湖N2O排放峰值出现在秋季,淡水湖和咸水湖CO2、N2O排放量差异性不显著(P>0.05),两湖CH4排放量差异性显著(P<0.05)。(3)湖泊湿地在冬季储存大量温室气体,博斯腾湖CO2、CH4和N2O在春季融解的排放量占全年总累计排放量的22%、30%和12%,艾比湖占40%、0.8%和47%。(4)土壤温度、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对艾比湖CO2排放量的促进作用较弱。pH对博斯腾湖N2O排放起到抑制作用,土壤盐分对艾比湖CO2和博斯腾湖CH4排放的抑制作用较强。(5)干旱区湖泊芦苇湿地土壤全球增温潜势表现为:淡水湖>咸水湖,淡水湖和咸水湖芦苇湿地在百年尺度上对全球变暖均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