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勤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水分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民勤荒漠区 6 种不同布设年限(1 a、5 a、10 a、20 a、40 a、60 a)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样地和流动沙地(对照)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种构成、重要值、优势种群特征、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含量进行调查,探究长时间尺度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构建对区域植物群落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黏土沙障-人工梭梭林调查样地共记录到植物 6 科 12 属 12 种,以藜科、蒺藜科为主。人工防沙体系的构建能够显著提升区域植物物种数量(从 4 种增加到 5~8 种),且随着布设年限的延长,优势种由沙米(Agriophyllum squarros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逐步向雾冰藜(Grubovia dasyphylla)、猪毛菜(Kali collinum)、黄花矶松(Limonium aureum)、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优势种演变,生活型也从以一年生草本为主的单一型向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灌木的复合型发生演变。物种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 指数、Simpson 指数、Pielou 指数和 Alatalo 指数总体呈现出单峰型变化趋势,以布设 20 a 时物种数最多,物种分布最均匀,对照沙地物种数最少,物种分布均匀度最差。不同样地植物群落的 Jaccard 指数表现为:对照沙地与布设 1 a 样地>布设 20 a 与布设 40 a 样地>布设 1 a 与布设 5 a 样地>布设 10 a 与布设 20 a 样地>布设 40 a 与布设 60 a 样地>布设 5 a 与布设 10 a 样地,相异性指数与 Cody指数则表现相反。区域土壤含水率波动态势与植物群落演替趋势保持一致,且相较于较深层土壤(40~60 cm),浅层土壤(10~30 cm)对区域植物自然演替进程所起到的作用更为明显。

  • 内蒙古森林雪灾风险评估与区划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科学其他学科 提交时间: 2019-09-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选取森林雪灾相关的气象、林业、基础地理信息和社会经济等数据,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易损性、孕灾环境敏感性和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综合评估内蒙古森林雪灾风险程度的地区差异,利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层次分析法建立并计算森林雪灾综合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及指数,构建出内蒙古森林雪灾风险区划模型。内蒙古森林雪灾高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分别占全部森林雪灾风险区的77.18%、0.05%,且均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呼伦贝尔市。中等风险区占全部森林雪灾风险区的6.01%,主要位于锡林郭勒盟、呼伦贝尔市、赤峰市及兴安盟,分别占中等风险区总面积的0.61%、36.50%、9.11%和5.99%;次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占全部森林雪灾风险区的16.76%,主要位于阿拉善盟、鄂尔多斯市、兴安盟等地。内蒙古森林雪灾风险呈现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轻的趋势,与森林、积雪空间分布规律基本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