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农业碳排放强度时空变化趋势与收敛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8-0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选择农用物资、水稻种植、畜牧养殖与秸秆燃烧4个方面对新疆农业碳排放进行综合测算,揭示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强度的时空差异及动态变化,然后采用空间收敛分析方法,进一步考察了新疆13个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收敛趋势。结果表明:(1) 20072019年新疆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平稳上升态势,但农业碳排放强度持续降低。(2) 2019年农业碳排放总量位居首位的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直属县市(伊犁州直),吐鲁番市最末。新疆13个地州市仅有伊犁州直与和田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处于下降态势,其余地区均处于增长态势。总体上,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呈现出了北低南高的特征。(3) 新疆各地州市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动态演进特征差异较大,核密度曲线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呈现小幅度左移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的集中程度不断增强。(4) 新疆各地州市的农业碳排放强度表现出显著的收敛特征,进一步说明地州市间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并且,还发现条件收敛速度明显高于绝对收敛,进一步地纳入空间因素后会加快收敛速度。研究结果对推动新疆低碳农业发展与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 低空遥感结合卫星影像的河道流量反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3-04-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中小型河流的径流量精准监测对干旱区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中小型河流流量遥感精准反演存在困难。以新疆尼勒克县境内的喀什河种峰场河段为例,基于关系拟合法,依据实测水文数据、无人机数据和卫星数据,构建河宽、水深与流量之间幂函数关系模型,并利用卫星数据的时序性,反演监测河段24次不同时期的径流量。反演结果表明:当径流量为0~50 m3s-1和50~100 m3s-1时,基于河宽的水力几何形态径流量反演效果最优,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7.15 m3s-1和2.81 m3s-1;当径流量为100~200 m3s-1和>200 m3s-1时,基于水深和河宽的水力几何形态径流量反演效果最佳,RMSE分别为13.37 m3s-1和1.06 m3s-1。研究结果可为水文资料缺乏区的中小型河流径流精细化监测与管理提供一种新方法,也对洪流灾害预测、水能资源开发与水生态系统修复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基于同位素揭示艾比湖流域地下水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3-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地下水对于调节干旱区水循环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认识和管理地下水资源是防止河流基流减少,地面沉降和水质退化的关键。通过分析艾比湖流域地下水水化学参数和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结合线性回归、双端元混合模型和GIS空间分析等方法,探讨不同区域地下水补给来源和水化学组分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博尔塔拉河(简称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区域氢氧同位素(2H与18O)值最大,艾比湖周边区域次之,博河上游区域最小,流域地下水存在不同的循环过程。(2)地下水氘盈余(d-excess)和水化学特征反映了地下水不同的补给机制和影响因素,博河上游区域地下水主要受冰川积雪融水补给;博河和精河中下游地下水主要来源为地表水和降水,同时受岩层性质、农田开发和灌溉措施影响较大;艾比湖周边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冰雪融水和降水。中下游区域和河湖交汇区地下水是防控和治理的重点区域。(3)地下水流动系统Ⅰ的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ance,EC)在210.00~2500.00 Scm-1 之间,d-excess 在6.47~9.70之间;流动系统ⅡEC 在141.60~5260.00 Scm-1之间,d-excess在9.61~17.45之间,地下含水层存在不同的水力联系。研究结果对艾比湖流域地下水氢氧同位素和水化学驱动机制的探讨,可以为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及科学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