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灌溉量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23-01-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对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旨在为新疆高产棉田水分高效利用提供理论 依据。在膜下滴灌条件下开展大田试验,以正常灌溉量为对照(3071 m3 hm-2,I100),设3个亏缺梯度,轻度亏缺 (2686 m3 hm-2,I85),中度亏缺(2421 m3 hm-2,I75),重度亏缺(1955 m3 hm-2,I60),在不同生育期测定了棉花株高、 主茎节数、果枝数、结铃和脱落特征,在采收期测定了棉花产量构成,并计算了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1)各 亏缺灌溉处理比正常灌溉处理下棉花的蕾期、花期、盛铃期、吐絮期分别提前了1~2 d、2~4 d、3~8 d、4~11 d;(2)在 进入铃期之前,棉花株高、主茎节间长度表现出随着灌溉量减少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铃期之后均随着灌溉量 的减少而降低;棉花在中部和下部冠层的结铃数和坐果数均随着灌水量的降低而减少,其中中部冠层的坐果数在 不同灌溉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3)在采收期,I100处理的籽棉产量为6090 kghm-2,分别比亏缺灌溉处理高出 7.4%~27.3%;灌溉水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量的减少而提高,最高为2.27 kgm-3。在综合考虑农业生产、水资源高效利 用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效益时,建议对新疆棉花进行适度亏缺灌溉,在保证较高作物产量的同时,提高灌溉水利用效 率、节约水资源,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效益的最优化。

  • 2001-2017年祁连山积雪面积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科学监测祁连山积雪面积及变化特征对该区域气候研究、雪水资源开发利用、环境灾害预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1—2017年MOD10A2积雪产品和气象数据,分析祁连山积雪面积动态变化特征及与气温降水关系。结果显示:(1)2001—2017年祁连山积雪面积年际波动趋势较大,呈减小趋势,多年平均积雪面积约为5x104 km2,占祁连山总面积的25.9%;年内变化成 “M”型,即在一个积雪年中有两个波峰和波谷,波峰出现在11月和1月,波谷出现在7月;季节变化波动趋势较大,夏冬季积雪面积减小趋势大于春季,秋季呈现略微增加趋势。(2)祁连山区积雪面积主要分布在3 000~4 000 m及4 000~5 000 m,积雪覆盖率随着海拔上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祁连山区不同坡向积雪覆盖面积差异较大,积雪覆盖率差异较小;积雪频率高值区呈典型的条带状分布,与祁连山地形相一致,呈西北-东南分布,积雪频率高值区的分布西部大于东部。(3)初步分析认为祁连山积雪面积变化对气温要素更敏感。

  • 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 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认识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西部大陆性冰川与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本研究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和藏东南帕隆94号冰川为例,结合大西沟与察隅站气象资料,对1980 — 2015年两条冰川的物质平衡变化特征及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6 a来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平衡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累积物质平衡达-17102与-8159 mm w.e.,相当于冰川厚度减薄19与9.01 m,且分别于1996、2004年左右发生突变。同期两条冰川所处区域年均温呈显著上升趋势,而降水量却表现出不同的变化态势;二者年内气温分配相仿,但降水分配差异较大。初步分析认为气温上升是导致乌源1号冰川与帕隆94号冰川物质亏损的主要原因,冰川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幅度的差异和地性因子(坡度、冰川面积)的不同使得乌源1号冰川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敏感性高于帕隆94号冰川,由于目前海洋性冰川物质平衡监测时段相对较短,为深入研究中国西部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及过程仍需加强对冰川的持续观测。

  • 添加双氧水对高强度低合金钢在海水中腐蚀影响研究

    分类: 材料科学 >> 材料科学(综合) 分类: 地球科学 >> 海洋科学 提交时间: 2016-11-07 合作期刊: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摘要: 本文通过动电位极化、激光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XRD)和旋转环盘电极实验研究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在天然海水和含有0.01mol/L H2O2的海水中的腐蚀规律,探讨了高强度低合金钢在加速体系与天然海水中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添加H2O2使高强度低合金钢的自腐蚀电位正移、析氢电位负移、极限扩散电流密度增大,但锈层的相组成与天然海水中锈层中相同;同时在两种体系中,试验用钢的氧还原过程均为二电子反应控制过程。上述结果表明,H2O2的添加基本不改变材料腐蚀机理,同时明显加快了高强度低合金钢的腐蚀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