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耦合InVEST 与Geodetector模型的银川市生境质量 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7-30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银川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及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其生境质量关乎区域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然而,针对银川市生境质量及其影响因子仍需深入研究。基于2000、2010年和2020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耦合InVEST和Geodetector模型估算银川市20 a间生境质量,对研究区生境质量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10年和2020年银川市平均生境质量指数分别为0.337、0.332和0.322,生境质量指数较低且20 a间略有下降,生境质量整体呈“南北高、中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银川市生境质量在空间上存在着较强的空间集聚效应,莫兰指数呈下降趋势,集聚程度逐渐下降。(3)高程和土地利用类型是银川市生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各影响因子交互作用都存在增强效应,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力随之增强,且以双因子增强为主,其次为非线性增强,其中高程与各因子的交互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果可为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 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与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构建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银川市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黄河流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亟需优化区域 生态安全格局。以银川市为研究区,综合生态风险评价模型和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分析了银川市 景观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特征,构建了生态安全格局并提出了生态安全保护策略。结果表明:(1) 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整体呈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000、2010年和2020年的景观生态 风险指数平均值分别为0.2155、0.2145和0.2130,生态风险整体呈下降趋势,生态风险等级总体由 高等级向低等级转移。(2)共识别优化银川市生态廊道22条,生态节点52个,生态廊道累计长度约 511.23 km,大致呈北西东南方向网状分布,北部稀疏、南部密集。6条关键廊道贯穿南北,沿贺 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河白芨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带分布,形成了三纵的空间格局分 布特征。(3)银川市优化后的生态安全格局由819.56 km2的生态源地、22条生态廊道和52个生态节 点构成,并提出了针对生态源地、廊道和节点的生态安全保护策略,以期为银川市景观生态风险评 价和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提供理论参考和依据。

  • 基于遥感的银川市建成区城市扩展及其热环境变化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为研究银川市城市建成区扩展对热环境的影响,基于 1989、1999、2010 年和 2017 年 Landsat 系列遥感数据,采用建筑用地指数(IBI)提取 4 个年份的城市建成区信息,获取了城市形态演化指 标,利用热红外波段反演不同年份的地表温度;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变化的时空 演变特征,探讨了城市扩展和热环境之间的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1989—2017 年银川市城市建 成区扩展面积达 506.13 km2,各时期的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差异明显,城市扩展具有“缓慢—快速—稳步”的阶段性特征,城市空间形态趋于紧凑化,向着稳定状态发展,城市整体向东部和北部扩 展,重心整体向东北方向迁移约 5.54 km。(2)热岛范围随着城市扩展不断扩大,较高温区域所占热 岛比例呈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高温和特高温占比表现出先增加后减小的特征,热岛强度逐渐向 较高温区转移,城市热岛效应得到缓解;热岛空间分布显示,热岛逐渐由兴庆区老城区蔓延至贺兰 县和西夏区,且兴庆区热岛逐渐演化为相互独立的小次级热岛,强度有所降低;28 a 间银川市城市 热岛比例指数(URI)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整体呈上升趋势。(3)热岛区域在空间分布和扩 展方向上与城市扩展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城镇用地、公交建设用地和裸地能促进地表温度升高,而 草地和水体能够降低地表温度,公园绿地和水体能有效缓解银川市城市热岛效应且后者对降低城 市地表温度的效果要好于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