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密市伊吾县峡沟水库集水区汛期降水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4-06-12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水库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新疆极端降水频发,对水库安全影响较大,目前针对新疆水库降水的研究较少,不能有效为水资源利用和水库调度等提供科学参考。本文利用伊吾国家气象站1961—2022年逐日降水资料和2009—2022年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新疆哈密市伊吾县峡沟水库集水区不同时间尺度和不同等级降水的长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22年汛期,峡沟水库集水区平均降水量呈弱增加趋势,最大连续无降水日数呈显著增加趋势;总降水日数和最大连续降水日数均呈显著减少趋势,降水量增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可能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强度进一步增强。(2)汛期降水以小雨为主,过去62 a,该区域小雨和中雨的日数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暴雨的日数呈增加趋势;暴雨雨量占汛期总降水量的比例最高接近50.0%,暴雨雨量增加是峡沟水库集水区汛期降水量增加的主要原因。(3)降水量日变化呈现随降水等级加强,大值时段逐渐前移的特征,即小雨的大值时段出现在下午,中雨在中午,大雨在上午,暴雨在早晨。除暴雨外,其他等级降水频次的高值时段均在白天。各等级降水平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曲线均呈多峰型,且差异较大;小雨和中雨的累计降水频次与累计降水量的关系比降水强度更密切,大雨和暴雨的平均降水强度与累计降水量的关系则比累计降水频次更密切。

  • 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9-14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1981—2020年常规探空资料对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平均每年出现74.2 d,整体呈减少趋势;平均风速为16.3 m·s-1,呈减小趋势;平均高度为1555.1 m,呈升高趋势;平均高层垂直风切变为9.94×10-3 s-1,低层为7.33×10-3 s-1,均呈减弱趋势。(2)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季节变化明显,其日数、风速和垂直风切变都是春季最多(强),夏季次之,冬季最小(弱);高度则为冬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3)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逐月差异较大,其日数和高层垂直风切变均在5月最多(强),12月最少(弱);平均风速在5月最大,12月最小;平均高度在1月最高,4月最低;低层垂直风切变在4月最强,12月最弱。(4)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的平均持续时间为2.3 d,夏季最长,冬季最短,出现次数随持续时间的增加而迅速减小,其中,持续1 d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出现次数最多,占总次数的48%;持续时间在3 d以内的出现次数占总次数的76.0%。位于内陆干旱区的塔里木东风低空急流,从上下层垂直风切变的分布特征来看,总体属于大尺度低空急流,与我国季风区的中尺度低空急流存在差异。

  • 南疆夏季不同类型暴雨精细化特征对比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南疆暴雨是小概率事件,其预报预警的难度较大。南疆一些暴雨过程的历时短,降水强度大,并伴有短时强降水事件(即“短时强降水暴雨”);而另一些暴雨过程的降水时间相对较长,未伴有短时强降水事件(即“非短时强降水暴雨”)。为探究南疆上述两类暴雨的差异,利用2013—2019年426个自动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对比分析了南疆夏季短时强降水暴雨和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差异,结果表明:(1)南疆夏季以短时强降水暴雨为主,超过70%的站点在暴雨日中出现过短时强降水事件;短时强降水暴雨主要发生在7月,该月约95%的暴雨日中都出现过短时强降水事件。(2)南疆海拔在2000~2500 m的站点出现暴雨的比例最高,海拔低于1000 m的站点最低。南疆短时强降水暴雨主要发生在海拔低于2000 m的区域,非短时强降水暴雨则主要发生在海拔高于2000 m的区域,上述两类暴雨均具有明显的夜雨特征。(3)南疆总暴雨与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和平均降水强度的日变化特征相似,二者与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差异较大。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降水频次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峰值时段均出现在上午;短时强降水暴雨的累计降水量和平均降水强度的峰值时段出现在傍晚前后和前半夜,累计降水频次的峰值时段则主要出现在后半夜至清晨,短时强降水暴雨的降水强度与累计降水量的关系比降水频次更密切。南疆短时强降水暴雨和非短时强降水暴雨的观测特征存在显著差异,二者的降水形成机制也不相同。

  • 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气温日变化特征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 2008—2020 年自动气象站逐小时气温观测资料,研究了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气温日变 化特征。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主城区日最高气温主要出现在 14:00—17:00,日最低气温出现在 05:00—08:00。同一季节内,各月的日最高气温出现时次最大相差 1 h;日最低气温出现时次在冬季 各月间的差异较大,12 月和 1 月的日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与 2 月相差 4 h。此外,12 月和 1 月的日最低 气温出现时间比其他月均早 2~3 h,与我国其他城市存在较大差异。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各月的最 高气温出现频率的日分布曲线以“双峰”型为主,主峰时次为 15:00—18:00,次峰时次为 21:00,夏季 和冬季各月的日最高气温各时次出现频率的时间分布较为集中,春季和秋季相对分散。最低气温出 现频率的日分布曲线在春、夏、秋三季均呈“单峰”型,冬季峰值特征不明显。春、夏、秋 3 季的最低气温在 07:00—10:00 的出现频率较高,冬季 12 月和 1 月在 20:00 的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主城区 09:00— 12:00 的 1 h 正变温较大;18:00—22:00 的 1 h 负变温较大,正负变温存在不对称性,1 h 变温是乌鲁木 齐市主城区变温的主导者。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冬季气温的日变化特征比其他3个季节更为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