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60 a 新疆塔城地区不同相态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2-10-2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基于19612020年9个国家气象观测站逐日资料,采用气候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塔城地区不同相态降水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探讨了降水相态的变化成因及其可能影响。结果表明:(1)近60 a塔城地区年平均降水日数88.1 d,其中降雨日数最多,降雪日数次之,雨夹雪日数最少;3种相态降水在空间上呈现地区西北部多、中东部少的分布格局。(2)从不同相态降水日数的月际分布来看,降雨主要出现在49月,降雪在11月翌年3月较多,34月和1011月期间3种相态降水共存。(3)近60 a塔城地区各站不同相态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总体呈现降雨日数增加而降雪日数减少的变化趋势,且降雨量的增速高于降雪量增速,其结果导致雪雨比率以-0.33%(10a)-1的速率减小。(4)气温增暖是塔城地区降水相态向多雨化转变的主要原因,同时北极涛动指数(Arctic oscillation index,AO)、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index,NAO)以及北半球极涡指数对降水相态的变化也有一定的影响。

  • 新疆塔城地区大-暴雪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和海温的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4-23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1961—2018年新疆塔城地区气象观测站逐日观测数据、海表温度和环流指数数据,分析塔城地区大-暴雪时空分布及其与大气环流、海温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大-暴雪事件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分散性和局地性特征,塔额盆地发生频数最高,北部山地最少;近58 a平均频数为1.44次·a-1,年均降雪量为17.9mm,且分别以0.16 次·(10a)-1、2.35 mm·(10a)-1的速率不显著增加,其中42.9%的站点表现为显著增加趋势;大-暴雪事件主要出现在11月、12月和3月,占总数的65.2%。(2)塔城地区大-暴雪年频数与同期NAO/AO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5/-0.46),与AAO、SOI相关不明显。(3)塔城地区大-暴雪年频数与同期海表温度指数(AMO、NTA、TSA、TNA、Niño3.4、Niño4)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7~0.45;不同区域的月尺度海表温度对大-暴雪月频数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前期SST的异常信号对大-暴雪事件的发生具有预示意义。(4)近58 a大西洋海表温度呈显著升高趋势,有利于沿西风带向东输送的水汽含量增加,同时海温变化通过海气耦合作用影响和驱动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发生改变或异变,对其下游塔城地区大-暴雪事件产生重要影响。

  • 新疆塔城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分类: 地球科学 >> 大气科学 提交时间: 2021-04-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塔城地区 7 个国家气象观测站 1961—2018 年逐日气温资料,选用国际通用的 10 个极 端气温指数,分析塔城地区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塔城地区极端 气温指数暖化趋势明显,最低气温极低值以 0.97 ℃·(10a)-1 的倾向率显著升高,最高气温极高值以 0.09 ℃·(10a)-1 的倾向率不显著升高;冷昼、冷夜、霜冻、冰冻日数分别以 1.75、5.24、4.07、1.84 d· (10a)-1 的趋势减少,暖昼、暖夜、夏季、热夜日数分别以 1.79、5.89、2.18、2.08 d·(10a)-1 的趋势显著增 加;选取的 10 个极端气温指数未来变化趋势均与过去 58 a 趋势相同,且持续性较强。(2)冷指数与 暖指数变幅表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最低气温极低值变幅大于最高气温极高值,夜指数的变幅大 于昼指数;大部分极端气温指数表现为地区北部的变暖幅度大于地区南部。(3)最低气温极低值、 冷昼、冷夜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发生暖突变;暖昼、暖夜、夏季、热夜、霜冻在 90 年代中期发生暖突 变。(4)整体上来看,大气环流变化对冷指数的影响高于暖指数,其中冷昼、冷夜、霜冻、冰冻日数与 冬季北半球、亚洲极涡面积指数正相关,与太平洋、北美、大西洋欧洲区极涡面积及欧亚、亚洲经向 环流指数正相关,与欧亚、亚洲纬向环流、西藏高原指数负相关;暖昼、暖夜、夏季、热夜日数与夏季 北半球、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及西藏高原指数正相关。(5)冷、暖指数受大西洋、热带太平洋地 区海表温度变化的影响存在差异;夜指数比昼指数对海表温度的响应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