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bjects: Geosciences >> Geography submitted time 2025-07-06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地理》
Abstract:全球变暖趋势下,黄土高原极端气候事件频发,明确黄土高原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对区域灾害防范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23年黄土高原111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数据,通过去趋势波动分析(DFA)法确定极端降水阈值来识别极端降水事件,采用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黄土高原全区及生态分区的极端降水事件特征。结果表明:(1)黄土高原各气象站的极端降水阈值介于27.4~89.1 mm,有54%站点的阈值>50 mm,各生态分区的平均阈值介于35.0~59.6 mm之间,呈西北低、东南高的分布特征。(2)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强度分别从西北部的10.6 mm·a-1、33.0 mm·d-1增至东南部的71.5 mm·a-1、133.0 mm·d-1,其发生频率则从北部的0.3 d·a-1增至南部的0.8 d·a-1。极端降水日数更接近于暴雨日数,特别是在黄土丘陵沟壑区B2副区。(3)黄土高塬沟壑区、土石山区及河谷平原区是极端降水事件的高发区,应作为灾害防治重点区域。(4)近64 a的极端降水事件具有明显的年际波动特征,全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增多,集中在7、8月。(5)近10 a来,黄土高塬沟壑区、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极端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及频率有所增多;沙地和农灌区的极端降水事件下降趋势减缓,而土石山区及河谷平原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在2020年发生突变且增多。研究结果为黄土高原各生态分区极端降水事件的防灾减灾提供了参考依据。
Subjects: Geosciences >> Geography submitted time 2025-03-14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地理》
Abstract:以西北生态脆弱区甘肃省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数据,运用InVEST模型、CASA模型和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甘肃省生态服务功能及其权衡协同关系,探讨权衡协同关系下生态功能分区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2000—2020年,由于退耕还林等大规模生态建设工程促使甘肃省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类增加,固碳量、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和产水量4种生态服务均呈现出波动上升趋势。(2)权衡协同关系中,生境质量-产水量、固碳量-产水量、土壤保持-生境质量表现为中等协同关系,土壤保持-固碳量、土壤保持-产水量、生境质量-固碳量表现为强协同关系。(3)利用K-means聚类将甘肃省划分为经济-文化发展区、生境质量-固碳优先区、土壤保持-固碳优先区、生物多样-土壤保持区、水土综合保育区和生态服务综合保育区6种生态分区,将权衡协同关系纳入生态系统服务簇分区优化,需优化区占全省面积的3.07%。通过综合分析生态服务相似性和差异性,形成生态系统服务簇后充分考虑其分区内部的权衡协同关系,对传统生态分区进行优化调整,提出增强协同、缓解权衡的空间差异化治理措施。
Subjects: Geosciences >> Geography submitted time 2024-05-20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地理》
Abstract: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维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前提。利用GIS技术对阿勒泰市的生态环境进行敏感性评价。结果表明:(1)阿勒泰市生态环境敏感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排序为: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河流缓冲区>道路缓冲区>高程>坡度>坡向。(2)阿勒泰市生态敏感性总体偏高,极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等级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42.45%,在北部山区、中部丘陵区,以及南部额尔齐斯河两岸均有分布;不敏感等级和低度敏感等级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丘陵和山间冲积平原区。(3)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将阿勒泰市分生态保护区、生态提升区以及生态防护治理区3个区域,并根据区域特点提出完善生态补偿、特色生态旅游、生态农业、开展生态治理与修复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为阿勒泰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实践参考。
Subjects: Geosciences >> Other Disciplines of Geosciences submitted time 2022-10-23 Cooperative journals: 《干旱区研究》
Abstract: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厘清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度(PCD)和集中期(PCP)时空变化规律,对该区水土保持及水资源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960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55个气象站点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利用趋势分析、空间插值、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60 a及退耕还林(草)工程前后黄土高原PCD 与PCP 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602019年黄土高原年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年均PCD 逐渐减弱、PCP 逐渐提前。(2)黄土高原地区年均降水量和PCD 自东南向西北递减,PCP 自东向西逐渐递减,但差异不大。PCD 变化趋势自东北向西南呈下降-上升-下降相间分布,PCP 表现出东部推迟、西部提前的态势。(3)退耕还林(草)工程后,黄土高原年均降水量增加、PCD 减弱、PCP 推迟。降水量自东向西呈偏少-偏多相间分布,其变化趋势以偏多为主;PCD 自东北向西南呈偏低-偏高-偏低分布规律,其变化趋势以偏低为主;PCP 以偏高为主,偏高幅度呈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态势,其趋势变化也以偏多为主。(4)19602019年黄土高原地区PCD、PCP 与年降水量皆以正相关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