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王丹
  • 基于最优训练期的PP 与MOS 的风电功率趋势预报对比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6-1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某一风电场区域内33台风机观测资料以及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的100 m 高度风速预报产品,引进最优训练期方案,通过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先对模式的100 m高度风速预报进行订正,再分别采用完全预报方法(PP法)和模式输出统计预报方法(MOS法)进行风电功率预报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ECMWF的100 m高度风速预报值与风机轮毂高度处风速观测值之间的偏差并不大,订正后的预报误差进一步减小。将订正后的风速预报代入PP法和MOS法建立的风电功率预报方程,可以显著减小PP法的预报误差,但是并没有改进MOS法的预报结果。与利用风速预报订正产品进行风电功率预报的PP法相比,MOS法可以省去风速预报的订正环节而略胜一筹,简化了业务流程。这2种方法计算的33台风机站3~72 h预报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分别在17%~25%和11%~18%之间,具有业务应用价值。

  • 风电场风速规律分析及风电功率预报方法研究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21-01-07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利用陕西省某一风电场区域内的观测资料,分析了该风电场的风速规律,并引入最优训练 期方案,研究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建立风电功率预报模型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该风电场区域,不同 高度的风速及其高度间的风速差异均表现出最大值出现在夜间,最小值出现在白天,从低层到高 层的风速日变化趋势一致的特征。一日中,风速与风电功率在 09:00 ~ 17:00 时段的相关系数明显小于其它时段。按照风速是否大于 5 m·s-1 将训练期观测样本分为 2 组,可以明显改善风速与风电 功率的回归关系。以风机轮毂高度处的风速作为预报因子,并引入风电功率与风速之间相关系数 的日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风速量级下风速与风电功率之间回归关系的差异性,采用最优训练期方 案和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的风电功率预报方程,具有预报误差小和最优训练期短的特点,满足 实际业务需求。

  • 基于MODIS和TRMM数据的黄土高原 农业干旱监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农业干旱对农业生产影响最为严重,基于站点观测数据的干旱指数不能准确监测区域尺度的农业干旱特征。因此,本文利用2003—2010年MODIS地表温度(LST)、植被指数(NDVI)和TRMM降水(3B43)数据以及1960—2015年黄土高原地区及周边92个气象站点的月均温和月降水量数据,构建了综合遥感干旱监测模型规模干旱条件指数(Scale Drought Condition Index,SDCI),对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4~10月)旱情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地区农用地生长季多年平均干旱状态为中度干旱,干旱程度在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部较严重,东南部较轻。2003—2010年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际变化呈缓慢加重趋势,2003—2007年旱情持续加重,2007—2009旱情缓慢减轻,2009—2010年旱情又加重。黄土高原地区旱情年内变化表现4-8月持续减轻,8-10月持续加重,干旱程度具体表现为4月呈严重干旱,5月、6月和10月呈中度干旱,7月、8月和9月呈轻度干旱。研究表明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构建的具有适当权重的SDCI可以有效监测黄土高原地区作物生长季的干旱状况。

  • ECMWF高分辨率模式对陕西2017年7月 高温预报的检验及订正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1-11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2017年7月陕西累计出现26 d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其中14 d日最高气温突破40℃,7月7~14日和17~27日出现2次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利用陕西99个国家站的最高气温逐时观测和ECMWF高分辨率模式的定时最高气温预报资料,检验ECMWF高分辨率模式对2017年7月陕西极端高温天气的预报能力,以及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气温预报的订正能力。结果表明,144 h之前模式较好地预报出了陕西2次区域性持续高温天气,但是高温日数的预报值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较观测值偏少,漏报了陕南大部分地区的高温日,与14:00~17:00时段最高气温的预报值在陕西大部分地区较观测值偏低,其中陕南地区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明显大于其它地区有关。一元线性回归方法对168 h之前的最高气温预报为正订正效果,订正后陕西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的预报准确率上升,平均绝对误差减小,日最高气温≥35℃或≥40℃的高温预报较订正前更接近实况。

  • 安康水电站精细化降水预报的检验

    分类: 地球科学 >> 水文学 提交时间: 2018-11-13 合作期刊: 《干旱区地理》

    摘要: 降水精细化数值预报模式的发展是开展精细化降水预报业务的理想途径,而模式本地化中的误差评估是当前开展业务应用的重要环节。基于此,本文采用误差分析、晴雨预报准确率、降水TS评分方法评估陕西精细化数值预报攻关团队提供的2016年5月1日至9月30日安康水电站降水预报。结果表明:随着降水时效的增长,降水的预报准确率呈减小趋势;大雨以上的降水过程预报较好且未出现漏报,但量值与实况有差异,预报值小于实况值;20时起报的预报准确率大于08时起报的准确率且夜间的高于白天;降水日数多的月份TS评分预报准确率高于降水日数少的月份。比较安康和石泉的结果发现,安康的预报准确率明显优于石泉,主要原因是安康降水日数比石泉多,且大的降水过程比石泉少。逐1 h、3 h的72 h以内的降水预报可以为安康水电厂水利调度具有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