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选择的条件: 2019-09-05
  • 基于建设开发适宜性评价的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的划定 —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科学合理地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是控制城市无序蔓延、减少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的有效途径,也是目前我国空间规划探索的重要内容之一。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应依据区域不同资源环境本底条件和建设开发水平,因地制宜地选择合适的指标和方法,才能更准确地反映出城市发展的实际和需求,起到切实的指导作用。干旱区城市的发展受绿洲-荒漠生态系统影响作用显著,城市扩张过程中人地矛盾较为突出,城市增长边界划定必须体现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例,基于资源环境底线和城市发展潜力评价相叠加的研究思路,尝试探索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划定的可行方法,结果表明:① 限制性评价和适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很好地划定干旱区绿洲城市增长边界;② 将绿洲区域作为土地潜力的评价单元,对于干旱区绿洲城市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更加合理和适用;③ 城市增长边界划分为刚性边界和阶段性边界可以指导城市土地的开发。

  • 基于FLUS模型的天山山区未来土地利用变化预估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理学 提交时间: 2019-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天山山区53个气象站点,31个CMIP5全球气候模式,集合逐年平均气候资料、社会经济和自然地形等资料,利用FLUS模型,预估了2050年RCP2.6、RCP4.5和RCP8.5排放情景下天山山区土地利用变化。结果表明:① FLUS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研究区历史土地利用变化,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② 与基准期(1970—1999年)相比,3种情景下多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67~2.16 ℃,其中春季和夏季增温幅度较小,秋季和冬季增温幅度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增加22~25 mm,3种情景下个别年份较基准期出现降水减少现象,但总体呈增加趋势。③ 2050年RCP2.6、RCP4.5和RCP8.5的预估结果与2017年实测土地利用结果相比,天山山区冰雪面积分别减少29.2%、34.6%、38.4%。前2种情景城市用地面积增幅不大,部分耕地转换为城市用地和草地,林地面积少量增加。而RCP8.5情景下城市用地面积为2017年的近3倍,部分林地转换为草地。3种情景下水体总面积略有增加,未利用地呈减少趋势。

  • 玛纳斯河流域绿洲时空演变及其景观格局变化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19-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基于1976、1989、1998、2006、2016年5期Landsat MSS/TM/OLI遥感影像,提取玛纳斯河流域近40 a的绿洲分布情况,利用数理统计模型及景观指数等方法分析了绿洲时空演变过程及其景观格局变化。结果表明:1976—2016年玛纳斯河流域中下游绿洲变迁呈退缩—扩张—急剧扩张的变化趋势,除1976—1989年绿洲处于退缩状态外,绿洲规模自1989年以来一直处于扩张状态,其中,以2006—2016年绿洲扩张速度最快,其面积增长量和净变化速度高达3 266 km2和4.43%,绿洲变化趋势表现出非平衡—极端不平衡的变化。1989—2006年草地对绿洲退缩的贡献率最大,2006年以后水域面积减少是绿洲退缩的主要贡献者,1989年以后耕地对绿洲扩张的贡献率最大;绿洲重心总体向西北方向迁移,各时期的绿洲重心迁移方向为东北—西南—西北—西南。绿洲景观几何形状趋于简单化,绿洲内部破碎化程度增加,这与草地景观破碎化程度不断增大有关,绿洲总体趋向于集中,绿洲聚集度有所增加,这与耕地景观聚集程度不断增大密切相关。

  • 天山北坡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19-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利用MODIS NDVI 数据产品并结合相应的气候数据,运用一元回归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探讨2000—2015年天山北坡年平均、月平均NDVI时空变化与气候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① 近16 a来,天山北坡年平均NDVI值在 0.27~0.31之间波动上升,总体上呈明显增加的趋势;月平均NDVI值每年4月开始植被覆盖迅速增加,到7月达到最大值,然后8月开始降低,月平均 NDVI值的变化呈现出单峰趋势。天山北坡不同季节植被指数都呈现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天山北坡植被覆盖呈现出西部高东部低,南部高北部低的分布特征。生长季植被NDVI值和年平均植被 NDVI值的变化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表现为中部植被覆盖增加,东北部,西部,南部的植被覆盖减少。② 天山北坡年平均气温和平均降水量逐步上升,变化趋势表现为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空间上天山北坡南部山地地区气温低,降水量多;北部平原区气温高,但降水量少。③ 植被NDVI值对气温和降水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气温与降水量对植被的生长均有影响,其中春季的植被NDVI值与气温的关系密切,夏季的植被NDVI值与降水量有密切的关系,综合分析,降水量对植被覆盖的影响大于气温对植被覆盖的影响。④ 生长季(5—9月)植被NDVI值与气温和降水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 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生长季NDVI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分类: 地球科学 >> 地球化学 提交时间: 2019-09-05 合作期刊: 《干旱区研究》

    摘要: 以2000—2015年MODIS中国500M NDVI月合成产品数据为基础,结合乌兰察布市同期降水和气温数据,采用趋势线分析法、差值法、复直线回归分析法和残差法等,对乌兰察布市近16 a来生长季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进行像元尺度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① 2000—2015年乌兰察布市NDVI介于0.354~0.555,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且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点;② 2000—2004年、2005—2009年、2010—2015年乌兰察布市植被覆盖变化类型呈改善→退化→改善。植被覆盖改善较退化的速度慢,且植被退化后恢复缓慢;③ 乌兰察布市植物生长受降水、气温的双重影响。NDVI与年均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R=0.730,P=0.001),并通过了0.01显著性水平检验,与气温呈负相关(R=-0.351,P=0.182),二者相关关系不显著,相较气温而言,降水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在排除人类活动的影响下,降水和气温对乌兰察布市NDVI的贡献自西北向东南由0.213逐渐增加至0.805;④ 人类活动对植被指数起消减作用的区域占研究区总面积的55.92%,对植被指数起积极作用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4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