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发展类型识别 ——以吴起县为例

请选择邀稿期刊:

Identific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development types in loess hilly and gully region: A case of Wuqi County

摘要: 利用最小累积阻力(Minimal cumulative resistance,MCR)模型,从生态和建设2个角度出发,确定居民点布局适宜性,辅以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居民点空间网络关系,从居民点整体适宜性和个体重要性出发,识别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居民点发展类型。结果表明:(1)地形和交通条件为决定黄土丘陵沟壑区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关键约束力,居民点集聚程度整体不高,以带状分布为主,散中有聚。(2)适宜性分区结果表现出“整体集聚、部分分散”的特征,位于适宜建设区内的农村居民点占62.83%,部分居民点分布影响区域生态稳定性。(3)现有居民点网络结构不均匀,需培育发展潜力较大的村庄节点,促进村镇地区均衡发展。(4)基于适宜性及网络分析结果,划分“直接城镇类”“优先发展类”“有条件发展类”“限制扩张类”4种类型并提出相应的发展重点。研究结果可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农村居民点合理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版本历史

[V1] 2023-04-07 16:46:42 ChinaXiv:202304.00893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1445
  •  下载量227
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