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详细浏览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畜牧业生产适宜性评价与分区——以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

请选择邀稿期刊:
摘要: 针对现有“双评价”方法对牧区县域生产空间落位指导性较差的问题,探索畜牧业生产适宜性评价方法,实现牧区县域生产空间合理划分。以锡林郭勒盟镶黄旗为例,通过计算畜牧业生产概率偏差与畜牧业生产密度,求解研究区畜牧业生产强度,并结合牧区空间管控与地形限制等因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实现畜牧业生产适宜性分区。结果表明:(1) 镶黄旗畜牧业生产密度远超《锡林郭勒盟草地适宜载畜量核定工作指导意见》中载畜量标准,畜牧业生产概率偏差呈网络化分布趋势,畜牧业生产强度较高区域相对集中。(2) 畜牧业生产限制指数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浑善达克沙地边缘、中心镇区;畜牧业生产限制指数低值区域主要分布于宝格达音高勒苏木全域、翁贡乌拉苏木南部与巴音塔拉镇的昆都仑嘎查、汗乌拉嘎查等。(3) 畜牧业生产强度与畜牧业生产限制指数Moran’s I为-0.0944,两者呈空间负相关,聚集效应显著且相似性较差。(4) 镶黄旗畜牧业生产适宜性分区可分为畜牧业发展重点区、禁止畜牧业生产区、畜牧业生产转移区、退牧生态修复区、畜牧业发展高、中、低弹性区。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科学评价牧区县域畜牧业生产适宜性,对于指导牧区“划区轮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同时对于探索草原牧区地域性空间规划理论与方法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版本历史

[V1] 2023-08-01 13:15:06 ChinaXiv:202308.00013V1 下载全文
点击下载全文
预览
许可声明
metrics指标
  •  点击量962
  •  下载量183
评论
分享